【本報訊】多個環保團體、漁民團體及市民共約五十人,昨日自發清理香港仔避風塘垃圾,三小時內已撈起四十八袋、共重逾二百五十公斤的海洋垃圾,當中以發泡膠魚箱碎片、膠袋等塑膠品佔最多,還有手袋、高跟鞋、火鍋用的石油氣罐等,可謂「應有盡有」。有漁民團體認為海上持續有垃圾漂浮,證明政府投放資源不足,質疑政府措施不到位,促當局增加資源加強清理海洋垃圾。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無塑海洋等多個環團昨舉行「網撈垃圾──香港仔海港潔淨行動」,活動早上十時許開始,三小時後,他們打撈到約二百五十八公斤垃圾,垃圾排行榜首位為發泡膠魚箱碎片,檢獲一千五百五十五件;其次是膠袋,檢獲五百七十一件;第三至五位依次為飲品膠樽、食物包裝袋及容器,及即棄餐盒和杯。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海洋)楊松頴表示,從垃圾種類可見,香港仔避風塘的海洋垃圾問題部分與漁業活動有關,大量塑膠飲食容器則反映即棄文化的嚴重,使用者亦沒有適當處理垃圾。他指,海洋垃圾源於海上及岸上活動,而垃圾積聚避風塘的原因有很多,或有人故意丟棄,也可能是岸上垃圾被雨水或風沖落海,他認為問題非靠杜絕單一源頭可解決,各方必須提高意識,如市民減少買樽裝水、漁業團體向其群體宣傳教育等,政府亦必須加強推動源頭減廢。他期望,透過社會合作,「唔需要執垃圾海洋都愈來愈乾淨」。
參與活動的香港漁民團體聯會主席張少強認為,海上持續有垃圾漂浮,證明政府投放處理的資源不足,促增加船隻及人手加強清理垃圾。港九水上漁民福利促進會義務秘書姜紹輝指,不少人直覺認為海洋垃圾由漁民造成,但他指現時正值休漁期,海上生活的漁民減少,惟避風塘仍有垃圾,可見漁民非問題主因,「賴漁船唔公平」。他認為垃圾來源多,質疑政府處理海洋垃圾措施不到位,要求多聽意見,改善監管、清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