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對香港特別賞面,連續兩年將香港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有人以此為喜,昨日本欄卻為此而憂。國際財團視此地為金礦,紛紛進駐,擇肥而噬;但普羅大眾則創業艱難,不少人只能一生「打份牛工」,對於他們來說,香港不再是機遇處處的地方,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是當代社會的真實寫照。
筆者同意貧富懸殊是嚴重問題,但此乃全世界要面對的難關,不獨香港如是。有些以反中亂港為職志的傳媒不分青紅皂白,以此大做文章,只簡單地將香港殖民地時期小商家的機遇與回歸後特區作對比,便試圖論證港英的管治能力如何英明神武,這樣的看法未免太天真與片面。但在不少反中輿論的長期「洗腦」下,很多人又傻不楞登地信以為真,有時我跟一些年輕人聊天,或乘的士時跟司機交談,經常聽到上述的調調兒。
我常常對人說,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多發展機會,是集天時、地利各方面條件所成,跟英國人的管治能力並無必然關係。試看今日英國人治下的英國是何等光景,本身已快要淪為二流國家了,還屋漏兼逢連夜雨,目前又要面對分裂危機,他們若真這般了得,大英帝國又何至如此?
香港的問題叢生,特區政府當然責無旁貸,但部分弊端,例如年輕人發展機會減少及貧富懸殊嚴重,這些都是當代社會的普遍現象,世界各地要共同尋求解決之道,不能只諉過於某一管治班子。歐洲、南韓、台灣等地的年輕人,發展機會不見得比香港多;美國百分之一富有的人口,所佔社會財富的比率不見得比香港為低,貧富之間的差距也是在愈拉愈闊。
近年,世界各地不少的社會動盪都是上述因素促成,如何紓解,便要仰仗全人類共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