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省委換屆近尾聲 常委人數有玄機

內地各省常委換屆接近尾聲,已有逾八成省份選出新一屆省委常委班子。與以往相比,常委班子人數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按照以往多年來的標配,多數省區市通常有十三名常委,但有四個省區情況特殊:一是新疆、西藏兩大自治區,由於民族宗教情況複雜,工作艱苦,常委配置十五人;二是與疆藏相鄰、情況近似但任務稍輕的青海省,設十四名常委,也比普通省份多一人;三是地狹人少的海南,則少配一人,設十二名常委。

官位空缺成為常態

在軍改之後,原本作為軍隊代表參加常委的省軍區司令員或政委,即戎裝常委,退出常委班子,故而普通省份常委標配改為十二人。今次大換屆,有變有不變,新疆、西藏、青海仍然維持了「超國民待遇」,繼續保有特殊名額;而海南也擺脫短板地位,名額與其他省份補齊,為十二人。

但在已換班的省市中,卻出現了缺額的選舉結果。上海、甘肅兩地新選出的常委班子均只有十一人。按正常情況,五年一次的換屆,人事問題是重中之重和最大看點,人選一定在會前進行了層層醞釀、討論、選拔、提名、報批。即使出現選舉「事故」,也是內定的候選人落選,額外的提名人當選。如二○○二年北京市黨代會選舉中,內定宣傳部部長的蔣效愚落選,而三十九歲的順義區委書記孫政才意外當選,從此改寫仕途。

因此,無論如何都不應出現缺額情況,唯一解釋就是,原本提名的人數不足。在現今的選官新常態下,官位空缺成為常態,許多要職往往一缺數月而不補,如湖北省曾一度同時空缺省委書記和省長,寧波也曾同時空缺市委書記、市長。背後原因無非是人事博弈激烈,不欲其他派系人選加入,故而寧缺毋濫。

況且,內地的選舉原本就是形式主義,待有合適人選時,中央一紙調令予以任命即可。已選出的人員,中央亦可隨時調整。如甘肅省委常委宋亮,去年十一月剛剛在內蒙古換屆時當選為常委,今年三月即被調往甘肅,之後又在甘肅當選為常委,短短半年,在兩地兩次當選。同樣的還有四川鄧小剛,去年十一月當選西藏黨委副書記,今年三月調往四川,之後又當選為四川省委副書記。

年輕幹部風光不再

此外,十八大之後出台的新文件,對常委班子的年齡、性別、民族結構等都放寬限制,不再硬性要求配備年輕幹部、女幹部或是少數民族幹部。以往共青團幹部憑藉年齡優勢青雲直上的案例,本次換屆無一發生。而西藏黨委常委中,全部是男性,也沒有配備女常委。不過,仍然有個別幹部憑藉性別或民族優勢當選,例如甘肅隴南市市長陳青(女)、吉林延邊州州長李景浩(朝鮮族),均跨過市委書記這一層級,直升省委常委,這在近年來並不多見。且兩人均約五十七歲,顯然並非作為後備幹部培養,乃係結構性人選。

年輕幹部風光不再,另一方面,一些老將被降低門檻,破格使用。如新疆政府主席雪克來提、黨委副書記朱海侖,換屆時均已超過六十三歲、五十八歲的提名線,但仍繼續當選,可以預見未來將獲進一步重用。

在幹部精簡的大趨勢下,新疆的幹部配備卻逆勢增強。新疆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數量本來就比內地多一人,今次更從三人增至四人。其中除雪克來提、孫金龍兩人分別擔任自治區政府主席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外,另外兩位專職副書記朱海侖、李鵬新,一人分管政法維穩,一人分管意識形態,分別掌握「刀把子」和「筆桿子」。與之類似,新疆兵團的黨委副書記人數也從一人增至三人,這從側面凸顯新疆當前的工作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