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原預料在較平靜的政治氣氛下迎接「七一」,豈料「人算不如天算」,立法會調查UGL事件專責委員會風波突然炒熱,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被指與特首辦「打龍通」,按特首意見修訂擬研範圍文件,連日來泛民如獲至寶,窮追猛打,最終周浩鼎辭去專委會副主席,政治雪球才稍為平息。
當然,泛民不會輕易「收貨」,料繼續多路狙擊周浩鼎,今次風波同時折射建制派兩大「軟肋」,一是面對政治爭議不夠「快狠準」,二是建制派仍然是一盤散沙。
首先是周浩鼎辭去專委會副主席的時機,明眼人都心中有數,就是「最低消費」要周浩鼎承擔責任,才可平息爭議。但結果是由爭議曝光至第五日,周浩鼎才辭去專委會副主席,拖延落實「止血」效果當然大打折扣,猶如送彈藥予泛民繼續窮追猛打;相比之下,早陣子因發表「特赦論」同樣引起風波的泛民議員胡志偉,其言論曝光後即日認衰並收回言論,兩者對比的效果不言而喻。
第二是建制派在風波爭議當前,似乎各有盤算。周浩鼎自捲入爭議以來,除了其所屬政黨的高層,其他建制派起初都無把槍口統一對外,其中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於社交網站,公開炮轟周浩鼎於今次事件「無能怠惰、愚不可及」,更是令人側目,進而令人聯想雙方於去年立法會選舉時的恩怨心結仍在,未來更多「單單打打」互抽後腿,料只要有合適的事件作為助燃劑,就會繼續上演。
今次風波更深層次的思考,就是建制派的政治新人類其實是否擁有足夠歷練「升呢」,當然一面鏡子總有兩面,現實是現時政治人才有限,有時只能放手「博一博」,盼望不會「揠苗助長」,甚至是輸出災難。不過,僥倖的心態可一不可再,對待風波爭議沒有捷徑,「開誠布公,有錯就認,打就企定」,這十二個字是政治人物要銘記在心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