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數據制訂3D城市 中大嶄新方法獲獎

【本報訊】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及建造可持續城市,中文大學研發出一項嶄新的數據搜集與融合方法,將不同來源和性質的數據,制訂3D城市形態,為規劃師、政策制訂者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準確性達到七成,並獲得國際性獎項,其中的3D城市形態分析技術更已取得專利。

應對氣候變化 助城市規劃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研究員任超指出,該方法將數據如美國太空總署的衞星影像、政府數據及地圖等整合,制訂出3D城市形態。

任指出,透過3D圖像可以了解建築物高度、用途、能源消耗量、空氣通風狀況、人口等詳細數據,有利於作出能應對氣候變化的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的健康城市。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吳恩融補充,以往2D只可提供天氣預測及空氣污染,但3D的數據範圍更大,準確性達到七成,希望將3D技術套用至其他地方,如發展中國家。該數據搜集與融合方法在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舉辦的數據融合大賽中,從來自全球超過八百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四隊獲獎隊伍之一。

取得專利 支援大灣區建設

另外,研究團隊現將已取得專利的3D城市形態分析技術為本地「香港2030+」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數據及城市氣候評估支持,協助建設宜居的高密度城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