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共融,復育山林。無情山火是本港山林的頭號敵人,山林遭受破壞,除影響生態,亦對附近村落構成影響,為重修村落與山林的和諧共生關係,有保育組織以「里山倡議」作框架,舉辦生態教育計劃,透過一連串課堂及植樹活動,鼓勵公眾及村民參與復育山林,讓他們明白「護山等於護村」的生態道理。圖︰吳啟偉/文︰胡蔣明
「大家攞齊啲樹苗同工具就出發啦。」一行三十多人參加了土地教育基金舉辦的「永續鄉村‧復育山林」生態教育計劃,帶同一批閩粵石楠、餘甘子、大頭茶、山蒲桃及木荷的樹苗,浩浩蕩蕩地登上錦田圓山,準備為這片曾被無情火燒光的山坡再植林蔭。
計劃希望學員透過課堂,認識山林與鄉村共融的重要性,再聯同村民一同保育山林。一眾參加者耐心聆聽導師講解植樹須知,再分組在山坡不同地方開始植樹。雖然不少參加者使用鋤頭時顯得雞手鴨腳,但大家都努力掘出一個約三十厘米深的地洞,然後小心拆開樹苗袋栽種樹苗,再按指示以泥土填滿、按實泥土後灑水。短短兩個小時,一個光禿禿的山坡已植滿二百棵樹苗。
「植樹十年就可以成林,但香港的山頭好多都一年燒兩次,根本無時間畀樹木生。」活動導師Teresa坦言,山火是本港山林的大敵,甚少樹苗可以生長成十年的幼樹。她指是次活動種植的樹苗是本地原生品種,花果都可以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不構成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其中餘甘子的葉可用來製作枕頭,而木荷存水能力高,可作防火線樹種。
土地教育基金社區幹事Wing表示,鄉村一般對綠色生態及護樹的意識不高,「會覺得周圍都係樹,唔明點解要保護」,村民多只會對與生活有關及有經濟價值的樹,如風水林及果樹多加重視,有村民更認為「火燒旺地好意頭」,故意放火清除樹木及雜草。
「少咗樹去防止水土流失,地下水會減少,對農夫好有影響。」Wing指鄉村附近的山林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樹木更可以保護鄉村後山的山坡,避免水土流失帶來的危機。因此希望村民參與植樹活動後,明白村與山林的關係,提高他們護樹的生態意識,保育鄉村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