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舉行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主調是防範金融風險,會上提出維護金融安全的六大任務,包括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打擊逃廢債等違法行為(特別是網上交易)、為實體經濟締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提高領導幹部的財金管治力以及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中央之所以高舉「金融」為中國的現代經濟核心,除了試圖整治銀行和證券市場的流弊及金融體系壞帳之高,也是試圖帶動國家經濟結構性轉型,藉着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納入其經濟版圖,分擔國內積存日久的泡沫風險。
然而,金融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插手監管降低風險必窒礙資金流動,在消息傳開後,上海的銀行同業拆息急升至二點七九厘,是自兩年前A股股災之後的最高水平,借貸成本隨門檻上升,客觀結果是金融體系迎來大換血,中小銀行將被淘汰。
今年二月人民銀行起草《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央行這份文件傳達的是統一規範資產管理產品監管的標準,「一行三會」統一監管,目的在於監管協同化,更有效的防範原來交叉管理出現的弊端、業務隔離產生的低效監管情況。
自從打擊不良的資產管理產品開始,這場關乎中國存亡的金融治亂戰就不斷開闢戰線,股市樓市並治,狙擊金融監管機構的「財老虎」,甚至密鑼緊鼓地與中亞多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全是救國計劃的整體之一。
信貸泡沫源於大小銀行濫發資產管理產品牟利,銀行為了牟取巨利,取巧繞過法規監管,狡猾地把相關的高危產品從銀行的負債表上剔除,做好帳目。
這些法外的資產管理產品之未償還金額,達到中國GDP的四成,折合約二十九萬億元人民幣,是一枚極大的「計時炸彈」。沒有即時拆彈的能耐,惟有以空間換取時間。宏觀來看,「一帶一路」就是把國內債務危機輸出國際的浩瀚工程,誘得不少投資者「落疊」,藉國外資金和新的借貸合約為銀行業打上強心針。
不過,歐美諸國深明北京的軟肋,金融巨鱷更伺機而動,紛紛唱衰「一帶一路」。美國婉拒加持「一帶一路」,澳洲猶豫不決,中國駐印外交官明言印度政府遲遲未有答覆,各懷鬼胎,背後意圖是欲與中國簽訂單方面獲利的貿易協議,卻不想被拖進「一帶一路」之中。
而中亞國家之所以樂觀其成,與是否看好「一帶一路」無關,而在於單邊受益於中方的巨額資助,換言之,中方面臨極大虧損。阿富汗、黎巴嫩、巴基斯坦等國被評級機構點名指信貸評級極低,中國血本無歸的機會極大。
針對新一輪的泡沫,民營企業率先自救,早前發表的《二○一六至二○一七年度中國企業「走出去」調研報告》,警告營商者勿被機遇沖昏頭腦,勸喻「走出去」前必須考慮八大風險,這些風險概括起來,包括訊息收集困難、東道國政治風險、境外政府審查、本地化要求、市場風險、勞資糾紛、稅務爭議和知識產權爭議,俱是企業獨善其身之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國的金融改革正是這一回事,預料中央未來將在防控與補救中度日,國內一籃子風險尚可管理,外國以經濟作武器狙擊金融體系的弱點則難敵。曾有調侃說,「爆煲」失敗不要緊,政府還有重建經濟牌可打,可憐的是人民要在短暫的生命中承擔世紀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