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技術官僚治港

林鄭月娥獲中央政府委任,新一屆政府正式開始籌組。我們期望以林鄭的「好打得」來改變特區政府二十年來消極怠慢、拖延苟且的施政作風。林鄭與曾蔭權同類,政務官治港的結果是「打工心態」,得過且過,解決重大問題的方法還是虛張聲勢,一如曾蔭權的六大優勢產業、十大基建。香港回歸後蹉跎二十年後,會否再失去另一個五年?

香港特區政府的問題是簡單過渡。公務員是政治中立,但政務官未必中立,而是英國殖民地時代治理香港的政治支柱。英國殖民地政府挑選政務官十分嚴格,其中帶有頗濃厚的政治標準,而政務官也不是技術官僚,政治傾向極強。不明白政務官體制的性質,我們便很難明白回歸二十年香港治理困難的根源。董建華當年便深受其苦,但在推行高官問責制時也不得不多用政務官,甚至董建華中途辭職,由政務官出身的曾蔭權接替,變成了政務官治港的格局。而梁振英還未全面開展工作,又將由政務官出身的林鄭月娥接替,特區政府還離不開政務官治港的模式。

林鄭月娥之前,一是曾蔭權、許仕仁的涉貪,二是曾俊華的尸位素餐,兩者同時阻撓特區政府為發展香港的施政。如果林鄭月娥組成的問責官員班子還是以政務官為主,包括委任現任由政務官轉問責官員的,怎樣可以保證不會犯上她的前輩的失誤呢?

政治任命也不能只靠建制政黨推薦,可能次佳的方法是選用社會與政府內部的技術官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