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招300嬰研語言發展

小朋友牙牙學語,幾歲大才學懂說單字,有機會是言語發展出現問題。若能及早介入治療,可減少兒童日後社交障礙的機會。香港中文大學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黃俊文昨表示,兒童語言及讀寫障礙的治療黃金期,以及如何預測兒童出現這些障礙均屬未知之數,中大將招募三百名初生嬰兒,進行首項大型追蹤調查,跟進他們由出生至五歲期間的大腦認知及語言發展,嘗試識別致病元兇,有助及早介入治療。

兒童的發展障礙包括學習障礙、語言障礙、讀寫障礙及自閉症,暫時成因不明,估計可由先天基因引致,亦會受後天因素例如家庭、學業等成長背景影響。香港中文大學大腦認知研究所所長黃俊文說,若及早治療,可避免兒童長大後出現社交障礙:「如果唔識應對,對考學校都有影響。」

目前多數個案現徵狀始治療

何謂發展遲緩,科學界未有確實界線。以目前的診斷標準,一歲兒童應懂得說單字、懂得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例如用手指向物件;踏入兩歲學懂更多單字,並會將多個單字串連一起,幫助表達。但他發現,大部分個案是出現徵狀才介入治療:「暫時唔可以預測個BB將來會否出現發展障礙。」

研究所獲贊助一千一百九十萬元,就兒童發展問題展開研究,目標招募三百名足月出生的健康嬰兒,追蹤他們由出生至五歲期間成長過程,包括記錄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用腦電波監測器(EEG)播出聲音,再偵測腦幹對高低音的敏感度。黃俊文解釋,由於廣東話有九聲,高低音可代表不同意思,若腦部接受高低音不準,可能對語言發展有影響。

過去甚少針對中文母語研究

黃俊文又指,過往甚少相關研究針對分析以中文(包括普通話及廣東話)為母語的兒童語言發展情況,台灣曾有相關研究,但屬小型研究。他希望可從今次研究探討語言發展障礙的原因、黃金治療時間,以及能否在未有徵狀前預測可能出現問題的兒童,及早介入。市民欲查詢計劃詳情,可致電3943 4715查詢。

黃俊文建議家長即使工作繁忙,仍應盡量抽空與子女面對面溝通,或與子女看圖講故事,多向子女發問,觀察他們的反應,可刺激子女的聽及說話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雙向溝通的效果遠比只播放影片給孩子看的單向灌輸為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