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項建議 紓青少精神科輪候

【本報訊】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服務嚴重短缺,非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最長達兩年七個月,「唔急等到變緊急」。港府四年前成立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昨公布檢討報告,列出四十項建議,當中包括於學校推行先導計劃,專科護士與學校及社工合作,於十七間學校支援精神病學童社交及生活,令病情輕微同學毋須再到醫院覆診,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先導計劃 每護士負責五校

醫管局去年底數字顯示,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非緊急新症輪候時間最長是新界東聯網,要等一百三十六周,其餘聯網亦要等四十九至九十五周。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報告建議推行醫療、學校、社工跨界別合作,加強學校支援。

政府消息指,本學年推行的醫教社三方合作先導計劃,安排精神科護士到九龍十七間中小學,聯同駐校社工及老師,支援曾接受精神科治療或出現精神科徵狀的學生。每名護士負責四至五間學校,為防學校被標籤,先導計劃不會公開校名,現時約一百名學童接受服務。政府希望以此計劃,把部分個案留於校園先行處理,協助他們融入同學圈子,縮短新症輪候人數及輪候時間。

醫生流失多年未填補

消息表示,公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新症數目每年增百分之五至六,先導計劃兩年後始檢視成效及是否推廣至全港,承認短期內不能縮短門診輪候時間,因數年前流失的精神科醫生空缺至今未填補。

另外,檢討報告建議增加嚴重精神病患者個案經理,目標是三至五年間,每名個案經理處理四十七名病人降至四十人。報告亦提出檢討「有條件釋放」機制,有自殺高風險或可能對他人構成危險的已出院病人,或要被強制召回住院。至於曾討論立法推行社區治療令,有暴力傾向病人出院後要依時覆診等,報告沒有接納,認為較敏感及複雜,有需要才再檢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