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預防關節炎後遺症

膝頭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需要謹慎管理飲食,運動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擔。有麻醉科專科醫生指出,運動是預防關節炎後遺症的關鍵,惟不少患者誤以為運動易受傷,「唔做唔痛」而缺乏運動,或反增心血管疾病風險,食幾多補品都不能轉化成關節的潤滑劑。

女較男性病發率高

隨着年紀增長,關節內軟組織受損及磨蝕,導致疼痛及腫脹,甚至變形或形成骨刺。身兼香港肌肉骨骼痛學會會長的麻醉科專科醫生李靜芬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在膝關節發病,女性患者受賀爾蒙分泌、年紀增長、過重、曾關節受傷等因素影響,比男性病發率較高。她引述中文大學的研究指出,本港五十歲或以上女性中,兩成四有持續性膝痛,同齡男性的膝痛比例僅一成七。

關節痛患者傾向自行紓緩痛楚或「忍痛」不求醫;有患者更以為減少運動可以減輕痛楚。李靜芬說,減少活動治標不治本,久坐不動更易增肥,屆時不但關節炎,更牽連體重超標。有外國大型研究顯示,因關節炎而缺乏運動,可增心血管風險。

年約四十歲的李小姐熱愛跑步,前年以為跑步時拉傷筋,自行冷敷、熱敷沒求醫。直至去年試過跳起後着地,驚覺膝關節極痛才求醫,發現左膝半月板被壓爆,右膝已形成骨刺。她現時靠服藥控制病情,不能長跑,轉為緩步跑、水中運動。她說,有吃雪耳、雞腳等含豐富骨膠原食物:「唔知有冇用,但感覺上好啲!」

過量食雞腳增負荷

英國註冊營養師潘仕寶提醒,豬骨、雞腳等食物含飽和脂肪,過量吸收有致肥風險。肥胖增加關節負荷,弄巧反拙。李靜芬提醒,只憑進食營養補充劑或骨膠原而不做運動是無補於事,建議患者選擇對關節壓力較低的運動,例如水中運動、耍太極。

記者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