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旅救流浪狗

天災無情侵襲,往往會激發人間有愛表現。二○一五年,港人張邨文在尼泊爾旅行期間遇上大地震,留在當地救災的同時,眼見一隻又一隻流浪狗遭遇苦況,決心要成為當地狗隻的守護天使,獨力展開一連串救狗和絕育工作。計劃開始以來困難重重,面對當地過瘦、備受傷患煎熬的狗隻,他未敢輕言放棄,至今已救逾三十隻狗、為逾六十隻狗絕育。與狗狗建立深厚感情的他,認為流浪狗是社區的一分子,要被稱為「社區狗」。

本為社工的張邨文,去年春天辭去工作,到尼泊爾行山旅遊,完成喜馬拉雅山之旅、在國家公園遊覽之際,當地發生大地震。遇上人生第一次地震,他二話不說留下參與救災,「本身係留低幫手,派物資去啲偏遠山區,但同一時間喺首都加德滿都見到好多流浪狗苦況,想幫吓手。」他完全欠缺經驗,亦無接受過獸醫訓練,便開始救狗工作。

捕捉絕育放回 減數量

眼見當地流浪狗數目眾多,救狗之餘更要從源頭着手,進行捕捉絕育放回計劃。張認為,相比香港流浪狗,尼泊爾狗隻狀況更差,大部分已瘦骨嶙峋,而數量之多更是隨街可見。雖然普遍尼泊爾人都友善對待狗隻,惟因當地仍屬發展中國家,居民維持生計都成問題,難以要求他們全力照顧狗隻,「好多時佢哋生活都未搞掂、資源貧乏,對社區狗未必做到太多照顧,我希望我哋比較幸福嘅一群,可以過去幫吓手。」

近日他因為其中一個救狗臨時營地被清拆,再次飛回尼泊爾照顧狗隻,「本身營地對流浪狗嚟講,係有少少保護作用,可以減少佢哋走出路邊、畀車車到嘅情況……返到去第一日,已經見到一隻曾經醫過嘅狗媽媽,又畀車車到斷咗腳,幾日都冇人帶佢去睇醫生!」他立即將母狗帶給獸醫包紮和醫治,現時已交到當地機構照顧。

將於尼泊爾推固定計劃

單人匹馬在異地進行救狗,張邨文面對重重困難,最主要的是資源和人手問題,「好多狗場都好滿,見到有狗受傷,要啲機構即刻出嚟去救都好困難,有啲自己處理到就自己做,太嚴重嘅就要帶到當地獸醫,但費用就會高咗。」慶幸期間先後有四名港人知道計劃後拔刀相助,其中兩名更只是二十來歲的「後生仔」。張透露,未來將會在當地進行固定的「捕捉絕育放回」計劃,同時將旅遊、文化交流和動物福利結合,尋找海外獸醫團隊和義工參與。

文:呂諾君

攝:朱偉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