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就垃圾徵費,三人家庭據說每月開支約三十多元,政府擬定的落實期延至二○一九年。只是計劃才公布,坊間已有不少噪音,懶理堆填區將滿、焚化爐不行、垃圾圍城大限不遠的危機,最可惡的是又見政黨祭出民粹式批判,政治圍攻垃圾徵費似已拉開序幕。
按照政府的構思,上半年會將條例草案交立法會審議,待通過後,還有一年至一年半的準備期,最快到二○一九年下半年才落實。緩衝期這麼長,當然是讓社會包括商界、市民適應垃圾要徵費,改變現有方式,其次亦讓現在的垃圾袋生產商適應。可是,政府才公布計劃,坊間已出現不少反對聲音,如指摘港府與民爭利,意圖壟斷垃圾袋市場;批評政府不思源頭減廢,只知加費增加基層家庭生活負擔等。站在道德高地的批評,當然可以討好不少市民,但對香港面對的垃圾危機卻毫無幫助。
我們先看香港的垃圾徵費水平是否過高,按環境局估算,三口之家每天大約要耗費一元,即人均三角,這個水平與已實施按袋徵收垃圾費的台北、首爾兩大都市相若。
香港的人均GDP長期保持在世界二十五名之內,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一五年的數據,本港人均產值高達三萬七千多美元,同年的台北與首爾僅有二萬多美元,被香港遠遠拋離,若台北及首爾的家庭能甘之如飴,人均三角去承擔垃圾處理費,香港為何不行?到底港人是負擔太重,還是不願拔毛呢?
指摘政府壟斷垃圾袋更是無稽之說,徵費垃圾袋雖由政府指定,但將來多半透過招標方式向私人承辦商承購,何況指定垃圾袋有助減少市面各色垃圾膠袋,付款又可鼓勵令市民減少垃圾量及膠袋數目,減緩現時香港每日一萬五千噸驚人垃圾量的增長態勢。香港人再側側膊,垃圾港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