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綠在區區回收 弊在多多錯漏

「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錯漏多,貽笑大方!環境保護署於全港四區設立「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並有外判機構職員站崗,惟本報記者巡查四區流動回收站,發現乏人問津,甚至出現「零回收」。更揭發流動回收站問題多多,既有流動回收站拒收膠樽等物品,亦有流動回收站「被消失」及提早「收工」,更有流動回收站轉移陣地,惟無對外公布,令市民撲空。有立法會議員直斥署方無心推行環保教育,且缺乏監管,導致回收成效持續偏低。

「呢度唔收膠樽!玻璃樽要洗乾淨才回收。」在北角新都城大廈外的「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一名職員向拿着膠樽的市民指不回收膠樽,對方聞訊後只有把膠樽丟進附近的垃圾桶。該名市民搖頭輕嘆,「咁啱經過見到回收,咪諗住順便丟埋膠樽做回收,點知膠樽都唔收,真係聞所未聞。」

該個流動回收站屬於環保署的「綠在區區」計劃,「綠在區區」流動回收站在全港四區已經投入服務,包括港島東區、觀塘、元朗及沙田,以推行環保教育及促進社區回收。

零收穫 呆坐三小時等收檔

不過,記者日前巡視四區回收站,卻發現問題繁多。有不少地區同樣拒收膠樽等物品,而成功回收所得物品亦寥寥可數。其中位於天水圍天悅輕鐵站的流動回收站,宣傳單張列出多種回收物品,但職員表示衣服、膠樽及玻璃樽因收集數量太多,不作回收,現時集中回收舊電器及電腦產品。然而,該職員最終呆坐三小時後「零收穫」收檔。而「綠在沙田」於小瀝源黃泥頭村設置的流動回收站,兩名站崗職員同樣呆等三小時,只有一名市民送來慳電膽及舊電池作回收,回收成效微乎其微。

除拒收物品外,有流動回收站竟完全不見蹤影,亦有的提早收工。北角流動回收站原於下午二時十五分至五時十五分設點,有職員卻提早約四十五分鐘收工,與原本回收時間不符,兩個多小時僅回收一袋玻璃樽。觀塘月華街流動回收站的情況更誇張,其流動回收站完全「被消失」。

社交網站回收站資訊過時

亦有部分流動回收站已經轉移陣地,但卻無對外公布。原於北角港運城設流動回收站的試點,原來已轉到和富中心一帶開設流動回收站,惟有關的社交網站卻無對外公布更改地點事宜,與社交網站現時所公布的回收點不符。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業界期望環保署推行的「綠在區區」能收集更多不同類型的物品,促進社區環保推廣及教育,但現時塑膠回收無利可圖,有承辦商或許因而暫停回收塑膠,署方應考慮與承辦商積極配合,達致更大環保效益。

議員斥署方監管鬆少推廣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直斥署方無心推行環保教育,監管承辦商又過於寬鬆,兼甚少推廣流動回收點,導致居民不清楚詳情,長此下去會造成惡性循環,回收成效偏低。

環保署:已設機制派員監察

環保署發言人指出,就流動回收站的實際服務質素,設有監管機制,包括規定備存運作紀錄,和不定期安排派員監察等。關於所提及的流動回收站,紀錄顯示已根據原定計劃開設服務,並未遇突發情況而取消。另外,「綠在區區」主要回收價值較低的回收物,包括電器、玻璃容器、慳電膽及光管、充電池,亦有小量廢紙、廢膠和廢金屬。署方會根據相關營運數據,檢視成效,作出適當調整。

文 / 圖: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