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軍校改革新格局 軍官選拔三重奏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參加人大解放軍代表團會議時指出,「要構建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培養為補充的院校格局。」這是軍隊高層首次明確提出軍校改革的總體方針。繼去年完成高層指揮管理體制改革之後,今年中國軍改聚焦「脖子以下」的中基層改革,除了一線部隊,另外很重要的就是軍事院校改革。

集中領導 聯合訓練

從一九四九年以來,中國就建立起龐大的軍校體系。除了對各級軍官士兵進行培訓教育之外,軍校另一大作用是安置閒散軍官。譬如在文革之後,曾一度恢復組建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均為正大軍區級,直屬軍委,其領導都是上將級的高幹,以文革後被「解放」的老幹部為主,後三校合併為國防大學。

經歷多年的沿襲變革,至本輪軍改前夕,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合計共有軍校近百所,其級別和權限各不相同,軍委、四總部、七大軍區、各軍兵警種均有直屬院校。如直屬中央軍委的有三所,包括正大軍區級的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技大學。分屬四總部的如總參謀部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總政治部西安政治學院、總後勤部軍需大學、總裝備部軍械工程學院等,這些軍校分為正軍級、副軍級、副師級不等。

軍改之後,四總部、七大軍區撤銷,改建為軍委辦事部門及五大戰區,所有附屬院校均剝離。大部分劃歸新成立的軍委訓練管理部,另一部分轉隸單獨組建的陸軍總部。以總後勤部為例,下轄的軍事交通學院、第二軍醫大學等八所院校改歸訓練管理部,鎮江船艇學院、蚌埠士官學院等轉隸陸軍。

按本次確立的聯合作戰院校、兵種專業院校、軍民融合培養的三層教育格局,軍校改革的方向已十分清晰。其一,聯合作戰院校,主要是以軍委直屬的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為中心,兼併其他分散的院校,打造面向各軍兵種的聯合軍校。按照流傳的改革版本,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更名為聯合參謀學院,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武警政治學院合併為聯合政治學院,後勤學院更名為聯合勤務學院,併入國防大學。實際上是將原本分散在四總部的軍校打破門戶格局,進一步集中領導,適應聯合作戰、聯合訓練的新體制,國防大學名副其實擔起「中央軍校」職能。與之類似的,西安通信學院、國防信息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等理工類軍校併入國防科技大學。

軍隊機構 龐雜臃腫

其二,整合重組兵種專業院校,其方向是兼併重組。解放軍理工大學、軍械工程學院、工程兵指揮學院合併基礎上組建陸軍工程大學,第二、第三、第四軍醫大學分別改建為海軍醫學院、陸軍醫學院、空軍醫學院。與聯合作戰院校的通用屬性不同,兵種院校主要是基於本兵種的特殊屬性,開展針對性、專業性的軍事教育及人才培養。

其三,所謂軍民融合培養,主要是依託於地方高校。近年來,這方面的人才選拔主要是兩方式,一是定向培養國防生,如軍隊根據人才需求主動向地方高校「訂購」學生,在校期間即為後備軍官,畢業後參軍,俗稱國防生;二是軍隊統一從大學畢業生中招兵,這些方式拓寬了軍隊人才來源。不過近年也形成一個現象,即軍事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與地方高校畢業後參軍的大學生分立為兩大陣營。

軍校改革另一重任是「消腫」。與機關類似,軍隊存在機構龐雜臃腫現象。作戰部隊裏要升至軍級、師級軍官不易,而一個軍校裏就往往軍級、師級幹部一大堆,自然引發反彈。本次軍改,大批軍校現役教職員將改為非現役文職,進一步把軍事資源向作戰部隊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