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特首選舉已發生巨大質變,朝廷力撐林鄭月娥,反對派力撐曾俊華,政治對峙尖銳,加上胡國興,拚下來的結果,都是香江社會進一步撕裂。在這場爭鬥中,朝廷最後的撒手鐧是「中央任命權」。反對派和曾俊華自恃的最有效的致勝武器是所謂「高民望」,能讓中央投鼠忌器,不敢不任命。他們為此拚命誇大鬍鬚曾的民望因素,是「代表了大多數港人的心聲」。他們所據者多是一些「民意調查」和反對派喉舌及應聲蟲的胡亂吹捧、胡說八道,以此向北京施壓、叫板。
反對派之所以能拿起這個「民意武器」,應說是朝廷授予其柄,當年選特首「唐梁之爭」,朝廷首次提出了要有「較高民意支持度」的條件,重視民調。今次繼續「保留」這個條件更名為「港人擁護」,這是大有講究的。對「港人擁護」的判定範圍遠遠超過只是民調得出的民意支持度的「單純數字」,「港人擁護」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體現民意」,令朝廷「更全面更客觀更準確」的判定「港人擁護」的問題。屆時有需要的話,朝廷可搬出簽名、廣告、遊行、集會、請願等打民意戰,其造成的「港人擁護」之聲勢又豈是樣本極少、陷阱多多的「民調」數字可匹敵?
毫無疑問,朝廷「更名」、推出「港人擁護」打民意戰,皆因選舉性質已變,不能和上次建制派的「唐梁之爭」相提並論,鬍鬚曾名為建制中人,實成反對派之代理人,對鬍鬚曾有利、對林鄭月娥不利的「民調」,朝廷只能棄之如敝履,以「港人擁護」代之,把「民意、民望」範圍大大拉闊,裝進有利於己的東西。
古今中外,所謂民意不但多變、善變,而且極易被操弄,為我所用,這早已不是甚麼「陰謀」、「秘密」,且此等民意戰無道德可言,只有成王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