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季時節,鼻敏感特別容易發作。從中醫角度,肺、脾、腎臟虛損人士特別容易受影響,加上氣溫轉變,風寒或風熱「外邪」入侵身體,侵擾鼻竅,引起反覆發作的鼻塞流涕,更可能因鼻水倒流引發咳嗽、中耳炎、眼癢等症狀。經常吹冷氣、喝凍飲人士,由於身體虛寒,更易染病,難以斷尾。
中醫稱鼻敏感為「鼻鼽」,那打素中醫服務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翁霆耀表示,近日因鼻敏感求診病人較平日增多,出現鼻癢、鼻塞、打噴嚏、咳嗽等病徵。若鼻和咽喉的分泌上到耳或眼部,可引起耳痛耳塞或眼癢,鼻敏感難於根治。
他指出,部分人天生臟腑虛損,肺氣虛弱,脾和腎虧虛,身體對氣溫轉變反應敏感,冷暖交替的季節特別容易出現病徵。若他們受風寒或風熱之邪入侵,更容易引發鼻敏感。當中風寒可由平日飲食和生活習慣悄悄影響身體,「不戒口、鍾意飲凍嘢,又經常吹冷氣,長期可傷脾胃陽氣、肺脾腎虛損。」常見症狀包括流出無色的清鼻涕、大便不成形和容易拉稀屎,以及對寒冷反應較大,怕冷及喝凍飲容易肚痛。風熱則相反,是指於翳焗環境入侵人體。
鼻鼽病人可以針灸、穴位敷貼及食療等紓緩。翁霆耀說,針灸可達疏通效果,至於體質虛寒病人或需再配合天灸等穴位敷貼。平日可按摩眉心中間的印堂穴,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合谷穴等。風寒人士亦需避免凍飲或停留於冷氣機出風位,平日多鍛煉身體抵禦外邪入侵。
為量化針刺與穴位敷貼成效,醫院管理局去年起推行中醫科研實踐培訓計劃,與香港中文大學及那打素中醫服務合作,進行治療鼻敏感的臨床研究。正招募鼻敏感病人,以比較單獨以針刺治療,以及針刺聯合穴位敷貼治療,兩者療效的差異,詳情可致電5628 3128查詢。
記者張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