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招補償 濕地雀鳥10年增18%

【本報訊】本港天然資源珍貴,港鐵多年來管理補償濕地「法寶」盡出,除了定期在魚塘放魚,以水泵抽水製造人工退潮,方便雀鳥進食,亦參考外國做法,在樹叢間擺放「假鳥」,吸引真鳥棲息,成功令落馬洲濕地的雀鳥種類記錄,數量在十年間增一成八。不過,欲親臨其境的讀者卻要失望,因港鐵指為免破壞生態環境,暫不考慮開放濕地予公眾參觀。

管理費每年500萬

政府於多年前起規定,若發展商因規劃而破壞濕地,必須作出補償。兩幅位於落馬洲及錦田的濕地,均是九廣鐵路因當年興建落馬洲支線和西鐵破壞濕地,而作出的補償方案。兩鐵於○七年合併後,濕地便交由港鐵接管,每年管理費達五百萬元。

稀有品種亦可見

港鐵總經理(基建維修)黃永健表示,落馬洲濕地由荒廢魚塘組成,佔地約卅二公頃,由○七年至今記錄到逾二百六十種雀鳥出沒,近十年來增加約一成八,佔香港記錄的一半,去年有六種、共一百三十對雀鳥在該地繁殖。該地的「常客」包括黑臉琵鷺、蒼鷺及鸕鶿等,其中黑臉琵鷺每月約錄得三百隻,佔全球約百分之九,同時可見棉鳧、綠翅金鳩等較稀有品種的身影。歐亞水獺及豹貓等哺乳類動物亦居於該地。

黃指,為保持濕地的良好生境,港鐵事先將魚塘壆位由垂直變平,定期派員在魚塘放魚,並利用地下輸水管道及泵水系統,抽水製造人工退潮,方便雀鳥進入魚塘進食。港鐵又在塘中加設浮台、在附近樹叢間擺放逾三十隻「假鳥」,以及將專為灰背椋鳥而設的巢箱掛在樹上,吸引雀鳥棲息。黃指過去每年約有兩至三次團體參觀,但暫不會全面開放予公眾參觀,以確保不破壞環境,未來會考慮拍攝相關片段讓公眾查看。

港鐵委託獨立專家小組監察濕地的保育成效,每半年開會一次。成員之一、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落馬洲濕地目前的發展已「超過補償需要」,但坦言過去曾遇上失敗,「整啲人工巢(穴)畀水獺,但佢哋唔用,掌握唔到要求」。他以「摸着石頭過河」形容人類嘗試恢復大自然面貌,冀港鐵未來不斷作出改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