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數字現象 環環相扣

數字從來不會呃人,亦呈現社會現象。政府統計處最近公布的二○一六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顯示,直至去年年中,本港人口達七百三十三萬多人,而數據亦顯示,男女比例失衡情況加劇,三十至四十九歲「剩女」上升至二十五萬人;另一方面,四十至四十九歲的男性中,從未結婚的比例由○六年的一成四上升至一六年的一成八。

事實上,市民對於日常生活追求很簡單,就是安居樂業,而「剩男」、「剩女」稱號沒有人想有,奈何現實卻是殘酷,社會輿論亦有一定的標籤作用。站在市民角度,一如最近電視台真人騷節目於社會熱烈討論,關乎有無物業單位在手的話題,如有自置物業在手,加上有另一半,成家立室似是順理成章。因此,男女比例失衡情況,不是冰冷的數字,沒有指揮棒可一下子去解決,但要正視這客觀存在的事實。

另一數據則反映基層市民面對住屋難的苦況。房屋署最新建議上調一七至一八年度的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這或是基層市民最關切的,了解能否從中受惠。然而,同日披露預計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私樓非業主住戶,將增至約十五萬戶。

現時公屋輪候冊累積申請達二十八萬多宗,一般申請家庭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四點七年,故增至約十五萬戶的概念,就是合資格申請的家庭數目大增,假設有一半去輪候,公屋輪候時間勢必延長至五年,長此下去,推遲至六年或以上只是時間問題。

如結合以上兩組數字,男女比例失衡,港人多無殼蝸牛,包括公屋輪候冊時間屢創新高,私人樓宇的租金過去十年增幅逾九成,凡此種種,都是社會怨氣及抗爭爆發的源頭,政府若不以洪荒之力解決樓價持續攀升的問題、正視環環相扣的深層次矛盾,大型抗爭隨時重來,政府於有限時間更要及早拆彈,否則只會自食苦果,被市民進一步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