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趕走財神 累人不淺

旅發局數字顯示,去年訪港旅客約為五千六百萬人次,比前年下跌百分之四點五,旅客人均消費更大跌百分之八。展望來年,旅客人數料將進一步縮水至五千五百多萬人次。訪港旅客買少見少,其實並不教人意外。作為旅遊城市,最重要是讓客人賓至如歸,針對內地客的「驅蝗」、「光復」鬧劇雖然已成過去,但傷害已經造成,香港「趕客之都」惡名經由「受害者」口耳相傳,旅客自然不會花錢上門受辱。

內地客是國際旅遊業的生力軍,各地政府無不扭盡六壬,搶奪這個大餅,香港近水樓台,拒財神唯恐不及,那些搞事分子倒也罷了,連政府也「癲埋一份」,將「一簽多行」限縮為「一周一行」,可謂愚不可及。如今有人建議還原政策,問題是人家豈能任你呼之則來,揮之則去。

內地客是否特別難服侍、特別財大氣粗?或許如此,但搵食從來艱難,你猜強國客只有在外國旁若無人大聲喧嚷?當然不是,內地土豪丟醜丟到國際的負面新聞,大家早已司空見慣,只不過人家睇錢份上,笑臉迎人而已。有些人一方面認為執法者被侮辱是「人工包埋」,另一方面賺人仔又不能容忍人家「財大氣粗」,只能說標準有點特別。

有人說香港旅遊業應該拓展分散客源,多吸引外國高增值、高質素旅客。雞蛋不要放在同一籃子,這個道理誰都懂,然而說易行難,看看人家台灣,「拚南向」說了多年,效果依然不彰,便知端的。當然,跟那些趕客的搞事分子說這些也是白搭,前些年內地有網民呼籲罷遊香港,他們還叫對方「不要走數」,如今旅遊業真的步入寒冬,相關的飲食、酒店以至零售業皆受到拖累,基層從業員飯碗一旦被砸,也不知道上哪裏找他們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