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鄧公批左可有現實意義?

二月十九日是鄧小平逝世二十周年,鄧小平的家鄉有些紀念活動。與此同時,也是「鄧小平南巡」二十五周年,官方則鮮見紀念宣傳活動。不過,官媒旗下的《環球人物》雜誌發表文章「南方談話二十五周年——鄧小平生前身後的中國」。

文首說,習近平出任總書記後首次考察就赴廣東,他在廣東走的路和一九九二年鄧小平走的路大體一致,都是深圳——珠海——順德。文章說:「我們還在走這條路,按照鄧小平的講話精神繼續前行。」該雜誌為此訪問了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他說鄧小平從推動改革開放到去世前,其思想理論光芒集中在一頭一尾兩次講話,一是一九八○年八月十八日「關於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講話」,一是九二年「南巡講話」。前者大體決定了今天的政治走向,後者基本決定了今天的經濟面貌。

鄧小平三十七年前的「八一八講話」,出自於反省文化大革命、毛皇帝「權力過於集中」的制度悲劇。毛大權獨攬導致發動文革,鄧小平認為「必須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的權力過於集中、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權」,這也是鄧小平擬實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出發點,然而,這個「政治走向」走到今天並沒有走出多少。三十多年後,中共「權力過於集中」更是捲土重來,文革中許多極左東西沉渣泛起也。

說到鄧南巡背景,石仲泉說一九八九年政治風波之後,中國再次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當時比較流行的一股思潮是要走回頭路,搞「以階級鬥爭為綱」,鄧小平對此非常反感,他一生都在反「左」,如果真的這麼搞,改革開放就完了。

溫故知新,鄧小平「頭尾兩次講話」都在批「左」,可有現實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