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醫生」減求診輪候時間

【本報訊】人工智能科技融入日常生活,有本港大專生利用網上免費雲端資源,以低成本開發「智能醫生」問診系統,配合擴張實境、面容辨識等先進技術,實時收集病人體溫和血壓等數據,讓病人自助完成初步問診程序,冀未來應用於老人院、診所及醫院,減輕前線醫護人員工作,紓緩求診輪候需時等問題。

IVE生爆肺經歷 啟發創意

就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李惠利院校雲端系統及數據中心管理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的學生洪佑瑜、林韋錡及吳敏瑤,去年十月設計「雲端虛擬智能醫生」系統,獲選入圍「2017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並競逐最佳學生發明獎項。該系統能連接平板電腦丶溫度計丶血壓計等外置儀器,透過跟「智能醫生」語音對話,病人可於八分鐘內自行完成量度體溫及血壓等程序,取得初步健康報告,更可同時透過面容辨識功能,分析病人身體狀況,「臉無血色都感應得到。」

曾兩次因爆肺而到公立醫院求診的洪佑瑜,親歷因「行得走得」而被視作非緊急病人,最後延誤數小時才被送往深切治療部,「很多病徵不容易被發現,如果有智能醫生,便可以快速檢查及分流病人。」該學系講師黃俊彥指該系統營運成本每使用五分鐘僅需數個仙至一毫,惟欠缺本地病例數據,希望政府倣效外國公開部分大型數據資料,增加支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