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澳珠融合與港深隔阻

澳門與珠海融合,組成大都會區,澳門可借助珠海的廣闊土地,最直接的是已經開始結合的橫琴。規劃中取消澳門機場,集中於珠海機場,更是值得推崇的揚長避短措施。在融合中,必然有所取捨,不能抱殘守缺,這樣才可發揮規模經濟與網絡效益的巨大作用。然而,融合並不等於標準化,在更大的規模範圍才可盡量體現多元化,和由此產生出來的創新機會。

澳門與珠海式的城市融合,是珠三角、內地其他地區以至亞洲不少國家的趨勢。近年,歐洲人口縮減及美國去工業化,兩者都對都會區的發展產生障礙;但即使在人口絕對數減少的日本國內,大東京仍持續發展,這也反映着城市融合的趨勢。

在珠三角,廣州與佛山的同城化及一體化已見成績,而且進一步擴展至周邊的縣市。政府的行政力量與市場因素正催生大廣州的都會區,深圳亦開始與東莞及惠州合作。

相對而言,香港與深圳唇齒相依,本來最具融合以產生協同效益的條件。可是,回歸以來,受制於前殖民地官僚阻撓,也受阻於近年少數自決和港獨分子的衝擊,毫無寸進。甚且連深圳戶籍居民(二百多萬人佔深圳人口二千萬的少數)的一簽多行的簽證方法更倒退至一周一行(遠遠遜於香港給予其他國家居民的免簽證待遇)。本應融合,卻變成隔阻;本應合作,卻變成競爭。香港故步自封和倒退,是最大的損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