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塞車問題非同小可

甚麼叫「錢多唔知點使」?看看港府就知道。紅磡海底隧道塞車問題困擾港人多年,港府十多年內曾兩度就過海隧道分流方案聘請顧問進行研究,並提出多項方案,豈料當局一直束之高閣,結果幾百萬元公帑花費了,塞車情況沒有改善,反而不斷惡化,難怪港府被批評「冇神經」。

由○三年首次就紅隧、東隧和西隧分流算起,至今十四載,別說解決塞車問題,派太空人登陸月球也夠時間了。運輸署最近批出總值三百五十萬元的「六隧分流」研究合約,儘管官老爺實牙實齒下個立法年度將顧問建議提交立法會,但依照往績,恐怕又是煲無米粥居多。研究完成之時,距西隧專營權屆滿還有約五年,屆時港府很可能又以隧道分流「六缺一」為藉口,繼續拖延下去,有人擔心將會「一屆推一屆」,絕非杞人憂天。

老實說,隧道分流並不是甚麼複雜問題。以「紅加東減」為例,早已經過公眾諮詢,加上政府已收回東隧經營權,可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問題是官老爺最怕聽到一個「減」字。這不,西隧與大欖隧道已於今年年頭搶閘加價,至於對坊間建議減收巴士公司過海費用,讓巴士公司有減價空間,吸引更多人放棄駕私家車,當局亦是睬你都傻。

沒辦法了,港府向來善財難捨,冤枉甘心,基建延誤超支,十幾億十幾億唔見好地地,少收市民一個崩,卻好像「食咗佢隻車」。大家別以為塞車是小事,因此損失的社會成本以至城市競爭力,條數認真襟計。有經濟學者算過,單是一家巴士公司塞車導致乘客的經濟損失就高達二十多億元,約佔本港GDP的百分之零點一,不可謂不驚人。庸官胡混度日,累人不淺,於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