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指是示威之都,其實不中亦不遠矣,因為每年大大小小的遊行多不勝數,且以政治掛帥的佔多數,其中日前民陣復辦的元旦遊行,就再次印證此觀點。
元旦遊行主力反對人大常委會釋法,要求政府撤回針對四名非建制派議員議員資格的司法覆核,除了一如以往,再次出現港英旗、香港獨立等旗幟亂揮亂舞,另一吸引人眼球的是遍地開花的籌款「撲水」,據報最少有十多個街站專門去「撲水」支援四名被覆核議員,結果各政黨籌款有一百四十二萬元,如以主辦單位估計有九千一百多人參加去推算,每名參與者平均捐出一百五十五元。
其實,參與遊行人數以及籌款「撲水」優先,值得進一步去解構。首先,遊行人數少於一萬人,這是民陣於一○年主辦元旦遊行以來最少人參與的一次,有人說或與梁振英宣布放棄角逐連任,令遊行失去焦點有關,但這顯然是託詞,更合理的推敲是在此政治環境下,這是泛民基本盤,或對今次遊行訴求最憤怒的一群,然而更值得深思的是,遊行疲乏症或出現,繼續為遊行而遊行,參與人數只會不斷減少。
另一方面,泛民於遊行時籌款「撲水」是指定動作,而近年都是新興政團吸金能力較高,今次遊行亦印證此現象,較意外的是,多方願意把「撲水」所得全數撥歸支援四名被覆核議員的基金之內。
事實上,青年新政游蕙禎及梁頌恆亦要眾籌訟費,加上面對立法會要求「回水」共一百八十六萬元薪津限期已過,為何今次遊行只協助四名被覆核議員,游梁二人無同一「待遇」?這或可由游蕙禎單獨現身遊行,自爆要下調眾籌目標,由原本五百萬元下調至一百六十萬元中找到答案,皆因此金額即與上訴所需的按金相同。話說回來,泛民過去常炮轟高官「親疏有別」,其實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