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優劣之分在管治能力

中央高度重視下任特首的管治能力,以確保「一國兩制」向前發展,「不走樣,不變形」。佔領運動撕裂社會,民間怨氣重、爭拗多,新一屆政府要展現較強的管治能力,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締造和諧三個方面交出成績。候任特首任重道遠,能者居之。

管治能力可簡單界定為能領導政府作出正確的決策,並有相當的政治能量推動各項主要政策得以有效落實,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為改善民生提供必要的財政與物質動力,從而提高政府的認受性。學者視政府良好管治的標準有五個方面,包括廉潔、高效、問責、回應、改革。問責涉及通過政策解決各項社會問題;回應涉及與民間的有效互動,及時回應議會及社會的質詢和挑戰;改革則指面對客觀大環境的變化,政府有能力優化管治系統以應對民意的訴求。

用上述五個標準看特區政府,優劣不難分辨。回歸近二十年,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呈現每況愈下之勢,難怪市民不滿,社會躁動,反對派振振有詞。雖然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小型經濟體,極易受到外圍經濟大風大浪的衝擊,但政府的管治能力始終是關鍵所在,所謂「外因雖大,但內因為主」也。

未來特首選舉過程中,各參選人的政綱固然無法迴避各項公共政策的取向,對管治能力的自我肯定尤其重要。管治班子有何能人加入、行政立法關係如何改善、重啟政改之進路等,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