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二○一七中國內政外交事

本文不預測二○一七年會發生甚麼意外事件,但下列事件不出意外都會發生,所以分析一下如何認識,以及可能的影響。第一個就是秋天的中共十九大,地址在北京,但具體時間只能到時再看。如果說五年前的十八大,還對權力更替後的政策傾向有很多想像,特別是希望的話,經歷了過去的五年,人們對政策傾向不會再有新的想像。儘管一直還存在一種認識,認為政局穩定、權力鞏固後,十九大後會啟動政治改革。

關於政治改革,早在八七年的十三大報告就有專門的一章,明確指出:「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最終取得成功。黨中央認為,把政治體制改革提上全黨日程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在列舉了政治改革需要解決的七個問題後,重點指出:「改革的關鍵首先是黨政分開。」

在一二年的兩會上,當時的溫總理也指出:「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每個有責任的黨員和領導幹部都應該有緊迫感。」

反右爭論 再起風雲

這樣的話,以及許多類似的話,隨着他政壇謝幕,都已隨風而逝。過去幾年是甚麼樣的情況,每個人都有認識。再談十九大的政治改革、政策變化,既無根據,也無意義。大家最關心的是領導班子的變化,七常委肯定有留有退。儘管他們的任職、媒體露面、出訪多少各有不同,但黨內強調集體領導,一人一票,地位同樣重要,只是分管領域不同。

預測誰是常委同樣沒意義,但黨的領導從毛當年所講的「出主意,選幹部」,發展到現在,除牢牢掌握「選幹部」的人事組織和紀律監察權外,還要領導「四子」,即「槍桿子」軍隊、「刀把子」公檢法、「筆桿子」宣傳意識形態、「錢袋子」金融央企等。常委的進出是和分管的人事紀檢權以及「四子」相關的。用官方的話說,要保證政策的穩定性;用民間的話說,誰都想讓自己的人上。

今年還是「反右」運動六十周年,中國政治後來出的許多問題都肇始於此,對言論、思想和知識分子的迫害,甚至超過文革。但官方對文革已徹底否定,「反右」卻始終認為只是擴大化,本身沒有錯。民間的自由人士、特別是網絡上活躍的「右派」公知,肯定要借紀念「反右」運動六十周年說事。

官方是不提此事,還是有抑有揚?是像去年文革五十周年的時候,午夜由官媒發表一個社論,匆匆翻篇,不容討論,還是借此繼續「反右」?無論如何,輿論場上借紀念「反右」六十周年,肯定再起風雲。

今年還要產生新的香港特首。由於一人一票普選的政改方案已被否決,又要回到自九七年起實行的、由千二人組成的選委會選舉產生的老辦法。但是經歷了一四年佔中,形勢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中港相互的影響,特別是內地民眾借香港選舉說事,會讓此事爭論不斷。

特策強硬 戰略難題

外交方面最大的挑戰,就是一月二十日特朗普就職後的對華政策。此前他通過推特對台灣、南海、貿易、匯率等問題發表刺激言論,特別是和蔡英文通話,已讓人感到對華的強硬,上台後他會實施強硬政策還是待價而沽、鬥而不破?都為中國的外交和戰略帶來難題。

中國這些年隨着國內權力集中、經濟坐大,在軍事和戰略上對美主動性增強。但是從貿然拿走美國潛航器又不得不歸還來看,中國在策略和實力上仍然不足,如何對付特朗普將是首要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