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五十丶六十年代香港採礦活動盛極一時,當中最具規模的鐵礦場遺址隱藏於馬鞍山郊野公園的郊遊熱點,包括今年剛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240ML礦洞外牆,連帶附近的神秘礦工村落和「跳崖」拍戲勝地,吸引不少遊人慕名到訪。但有保育機構提醒,該處礦洞荒廢逾四十年,有滲水及倒塌等安全隱憂,促政府對礦場範圍進行勘探及保育活化。該機構明年二月二十六日舉辦全港首個礦山挑戰賽活動,讓市民沿上述建築群遊覽並體驗礦工生活,目標籌款約二十萬港元翻新探索館範圍內建築物,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三十一日可於網上報名。
位於馬鞍山的「鞍山探索館」去年啟用,前身為建於五十年代的信義會恩光堂建築群,包括禮拜堂丶學校丶戰後救濟品儲存倉等五座建築物,與鄰近逾百年歷史的鐵礦洞入口和礦場警衞室等遺迹,在今年四月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分別評為二級及三級歷史建築物。惟負責恩光堂活化項目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助理總幹事林兆秀指,遺迹分布零散欠劃一保育,部分遺址更被擅作野戰遊戲場地,衍生遍地白色膠子彈等垃圾,污染環境。
他續指,不少人擅自爬入荒廢逾四十年的礦洞,雖然洞外有牌寫明不准進入,政府近月亦在洞穴通風位封上石屎,但仍無阻遊人一探究竟,建議政府考慮開放部分礦洞,參考外國做法活化成景點,不致浪費丟空,並可把露天礦場丶礦務居地建築丶選礦廠等三十多項遺迹,規劃成主題園區或展覽場地。
信義會去年自資四百五十萬港元完成恩光堂首階段活化保育工程,每星期辦十多場親子導賞團。對馬鞍山礦村昔日趣事瞭如指掌的義務導賞員陳耀林介紹,礦場於二戰後主要向日本供應鐵礦沙。他說:「全盛時期山上居住四千多人,至今尚有約八十戶人家居住,留下很多有趣故事,值得讓更多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