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年積極推動科技教育,惟學生對數理學科的涉獵卻不增反減。本身是國際知名遺傳學家的團結香港基金顧問兼港科院院長徐立之研究發現,受制於新學制,本地中學與學生變得「偏食」,狂谷大學收生必修的四個核心科,反之理科、高階數學等科目的報讀人數持續下降,令本港的科研人才出現斷層。徐立之建議大學增加收生彈性,鼓勵學生修讀科學相關科目,但強調他不是要把新學制推倒重來。
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都把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列為重點,培育學生的科普知識。不過,徐立之牽頭的研究團隊早前訪問逾一百五十間中學,發現整體高中生對STEM學科涉獵不足,只有一半高中生有修讀一科數理科目;有五成半受訪中學用逾六成教學時間在四個核心科上,八成九學校有補課,亦是以狂谷核心科為主,詳細的研究報告將在下月初發表。
曾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徐立之分析,上述情況源於大學收生以四個核心科作為基本門檻,學生為增加入大學機會,着重該四科的學習,再額外加一至兩科,令同時修讀生物、化學、物理等科目的人數持續減少,加上尖子愛讀醫科、金融等「搵錢」課程,令本港的理科及科研人才買少見少。
為了作出補救,他認為本港大學應增加收生彈性,除了四個核心科外,亦要看重其他STEM學科,提高高中生修讀相關科目的動力。中小學推動STEM教育則可以課外活動形式進行,認為:「一步一步嚟,現階段唔好計分,最重要係營造科普氛圍」,提升學生興趣。家長亦應改變固有觀念,應支持及鼓勵兒女投身有興趣的數理學科學習。
研究結果也獲其他學者附和,中文大學理學院院長黃乃正亦指,學生對STEM學科涉獵不足,令大學相當頭痛,因大學要花時間為學生追回相關知識,不少大學人員已看到問題,逐步調整收生策略,如把數學延伸部分M1、M2視作一科,而非以往只視作半科計算,亦有課程在學生達到四個核心科的收生門檻後,若有修讀數理學科,會獲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