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大學追求的是學術自由

現在的大學,幾乎是兩個腦袋在走路,原本直立的身子,原本直立的思想,難以再現。好好的大學,不好好走路。好好的身子,卻多長了一個腦袋。這兩個腦袋一個向南,一個向北。學校的品格不但分裂,精神與肉體也分裂得不成體統。

研究大學發展規律的都知道,學術的品格與精神,都來自學術自由。如果學術不自由,外部的強制與干擾太多,那大學既失去了道統,失去了傳統,更失去了精氣神。沒有了這些,大學就成了各種各樣的黨校,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教育部長文章惹爭議

最近,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雜誌發文說:「教育系統是我們黨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所謂前沿陣地,就是社會一有甚麼思想出現,有甚麼風氣,生活方式發生微小的變化,都總是要首先傳導到校園,傳遞到學生。敵對勢力對我們的滲透首先選定的是我們教育系統,是校園。總書記講,贏得青年就贏得未來。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搞亂你的未來,首先搞亂你的學校。前沿陣地,鬥爭非常激烈……尤其在教育戰線,在某些前沿陣地的某些空間、某些段落,鬥爭是尖銳的。」這引起了網絡熱議,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更有之。這種反對,既有馬克思主義式的反對,也有自由主義式的反對。

就馬克思主義式的反對來說,很有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是對現實的扭曲的反應。大學是學術自由的、追求真理的,扭曲的東西在大學不可能有市場。大學老師通過學術自由和觀點交鋒,必然讓假的退出思想市場。馬克思也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再合適的溫度也不會讓石頭孵出小雞。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選擇和思想變化,是因為社會內部變化的結果。再好或再壞的意識形態,如果沒有適宜條件,也難以在大學生中開花結果。

就自由主義式的反對來說,當然是以限制權力約束權力為主旨。意識形態在大學裏的強化,是權力不受約束甚至是濫用權力的表現。大學不是意識形態的戰場,而是學術交鋒的戰場。

教師難找出敵對勢力

就大學生來說,隨着社會世俗化的發展,功利主義已取代了神聖主義、意識形態。那種所謂的崇高與勇敢早已被現實的生存壓力所取代。為了生存而考試,為了找工作而考試,為了美好生活而考試。他們已放棄了意識形態的說教。他們相信的只有生存,除了生存還是生存。如果大學生真的選擇意識形態,也只是因為它對生存有用,不可能是為了所謂的理想。在這時代,離開生存去捍衞意識形態,即所謂吃着地溝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不是沒有,而是奇葩。

退一萬步來說,一方面要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另一方面要警惕敵對勢力向大學滲透,這任務非常繁重。如果真要尋找敵對勢力,應該把那些大學裏的海歸派作為敵對勢力的審核重點。最好的辦法是,有關部門把敵對勢力告訴大學老師,這樣領導放心,大學老師上課省心。天天講敵對勢力,大學老師又不知敵對勢力在哪,天天疑神疑鬼,天天找睡在我們身邊的赫魯曉夫,不但教師受不了,大學也受不了。

群眾的眼睛並不總是雪亮的,而且經常是不明真相的。不要以為大學老師有了知識,眼睛就比群眾的好,抓敵對勢力能百發百中。老師即使是知識的擁有者,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也經常迷失方向。如果不把敵對勢力公布出來,就是把老師累死。抓敵對勢力,打垮意識形態的傳播者,那是有關部門的任務。把這樣的任務交給教師,就會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