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甲」易焦慮抑鬱1/3患者有自殺傾向

本港甲狀腺癌新增個案十年間急升六成,當中女患者佔超過八成以上。雖然九成甲狀腺癌患者經切除手術後可存活十年或以上,惟切除甲狀腺後同時引發「低甲狀腺狀態」,令病人容易陷入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逾三分一病人更出現自殺傾向。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出,病人術後為期四至六周的跟進治療期間,必須正視「低甲」對生活質素的負面影響。

醫管局癌症資料中心最新數字顯示,甲狀腺癌新症個案在十年間急升近六成,由二○○五年五百宗上升至二○一四年七百九十五宗。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丶外科專科醫生梁熊顯指出,甲狀腺癌死亡率低,惟復發機會高達三成。病人需於術後接受跟進治療和定期覆診,包括為期四至六周的放射碘治療,監察病人體內剩餘腫瘤細胞生長情況。

疲倦怕冷善忘 易生意外

為了讓腫瘤分泌更多球蛋白,以便進行放射碘治療和檢查,病人需忍受切除甲狀腺後的「低甲狀腺狀態」,即體內無法自行分泌甲狀腺賀爾蒙,令調節新陳代謝丶體重丶心跳和血糖的身體機能受阻。病人即使出現疲倦丶怕冷和善忘等生理變化,亦不能服用甲狀腺替代劑,情況最長持續約個多月。曾有七十五歲女病人,術後出現疲憊和集中力下降等「低甲」症狀,在家中暈倒撞傷頭部,引致腦出血需入院做手術。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兼甲狀腺學會會長周倩明引述海外醫學研究報告指出,約六成「低甲」病人出現焦慮症狀,包括緊張丶驚恐丶肌肉痠痛,一成病人嚴重抑鬱,當中超過三分一病人有自殺傾向,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她說:「患者過往只重視治療成效,忽視低甲更可能間接造成意外,手術後亦需分外小心。」

可選擇注射人工促甲素

她建議病人完成手術後,可選擇以注射人工促甲素代替停服甲狀腺替代劑,避免跟進治療階段引發「低甲」,惟注射費用高昂,注射兩針需約一萬元,屬公立醫院自費藥物,病人需按個人需要作平衡。腫瘤大於三厘米丶或家族中曾有兩名或以上直屬親友患甲狀腺癌者屬高危一族,手術後需持續定期檢查,以防復發。

記者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