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保署昨日公布香港首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列出未來五年將採取的策略及行動,以保育香港及境外生物多樣性,支持可持續發展,包括擴大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保護區的新範圍,如海岸公園範圍目前佔海域百分之二,計劃將擴闊至百分之四或以上,以保育生物多樣性,政府亦會針對有迫切需保育的本地物種,如穿山甲、淡水龜、土沉香、珊瑚、馬蹄蟹,制訂相應的保育措施。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當局會撥款一億五千萬元,計劃有四個大方向,第一為加強保育措施,建議為制訂物種行動計劃設立劃一機制,先就五項物種即穿山甲、珊瑚等擬定保育計劃,再就現有物種如中華白海豚、盧氏小樹蛙等進行檢討及加強措施。對於國際提出在全球最少百分之十的海洋應在二○二○年前受到保護,當局只計劃把約百分之四海域列入保育範圍,漁護署助理署長陳堅峰指,百分之十只是國際指引,並設有彈性,當局需考慮香港海域環境狀況。至於近年數量大跌的中華白海豚未有列入迫切保護物種行列,陳指港府與廣東省當局已有保護海豚政策,故未有納入此計劃中。
第二為把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如更新可持續發展評估制度,以便政府的主要政策及規劃納入生物多樣性。第三為由政府牽頭或委託顧問進行各項研究,如生物多樣性調查及建立資訊分享平台;最後為推動社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