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展開公眾諮詢超過一個月,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成為討論焦點。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指,兩個策略增長區將提供逾一千七百公頃土地,減少「追落後、還舊債」的規劃發展工作,並改變過往新市鎮就業錯配的亂象。對於坊間批評東大嶼填海屬大白象工程,陳警告長遠發展的需要一旦被迷思及誤解所掩蓋,就會令社會停滯不前。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指,留意到社會關注人口增長持續放緩,質疑毋須以填海開拓東大嶼都會。陳反指須考慮更多宏觀因素,包括核心住戶數目持續增加,而人口老化衍生出更多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和服務需求,經濟用地亦尚欠三百公頃。而定位為第三個商業核心區的東大嶼距離港島西僅約四公里,與中環只需十餘分鐘車程,更可為港島區未來舊樓重建、市區更新提供就近的遷置空間。
陳續指,填海可避免影響現有社區,限制少,有利綜合規劃及設計,落實時間可控性同樣較高。而東大嶼位處生態敏感度較低的中部水域,適宜大規模填海造地,當局將盡快尋求立法會撥款,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初步制訂環境緩解措施。完成兩區規劃除可解決土地赤字,全港住屋容量更可達九百萬人,較估算頂峰高出一成,正好撥作土地儲備以作緩衝。
東大嶼及新界北將以「職住平衡」概念規劃,透過土地用途布局劃出更多經濟用地,並與住宅區緊密連繫,解決就業錯配問題,提供逾四十萬個就業機會,涉及多元工種職位。陳茂波指,目前全港約四成一的人口居於葵青和荃灣以外的非都會區,但區內就業職位卻只佔全港兩成四,強調屆時比率將大增至三成八,雖然現屆政府已近尾聲,但長遠規劃工作不會鬆懈,希望為港人打造宜居宜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