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及教育大學在去年八月至今年九月進行「家長情緒與兒童發展」調查,訪問一百卅名曾受情緒困擾的家長及其一名十八歲以下子女。調查發現,在連續一周或以上出現「緊張、不安、煩燥」等焦慮徵狀的家長群組中,其子女在學習、自律及社交方面出現問題的比率較其餘受訪者高出一成七至三成。在傾向採取打罵管教的家長群組中,達七成人的子女出現比一般孩子較多情緒問題。
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林俊彬指,專制和批判言行是常見高壓管教子女手段,若家長焦慮狀況愈高,愈傾向以採取高壓手段,他說:「家長好擔心小朋友行錯一步,劃條一百分嘅線畀自己,亦劃一百分畀小朋友。」
廿四歲的阿詩為家中獨女,六年前確診抑鬱症,其父母自小催谷她讀書考試,即使默書得九十八分亦被母親責怪,父親在家經常隨手用力亂丟木櫈等物件和破口大罵。阿詩坦言自七歲起便因此有離家的念頭,曾有「升不到大學就要死」的想法。公開試令她嘗盡焦慮不安,試過被迫在廁所門後放置書桌埋首苦讀。
心情緊張令阿詩更難以專注溫習,最終在公開試失手無緣升讀大學,她說:「他們以為我讀書壓力太大,從不知道是自己有問題。」即使被父母責罵感到難過,但因父母一句「為了我好」,多年來只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