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敏報道】西貢海下灣磨洲的珊瑚群落,近年離奇暴跌九成,有海洋專家指出,若不及早保護其他具生態價值的地點,恐它們會步磨州後塵,變成生物死城。三十多位海洋專家去年起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合作,根據全球公認的「具有重要性生態或生物意義的海洋區域」的標準,挑選出三十一個香港水域內的海洋生態熱點,製作「海洋生態熱點地圖」,當中西貢海下灣、企嶺下海、深灣等均在名單之內,籍此推廣公眾教育,及促請政府達致聯合國的目標,在二○二○年之前將最少百分之十具有高度保育價值的海洋和海岸地區劃為保育區。
有份參與生態熱點評選工作的香港中文大學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伍澤賡博士指出,香港有八十四種珊瑚,海下灣海岸公園則有六十四種,包括濱珊瑚、蜂巢珊瑚等,具生物多樣性。不過,屬海岸公園範圍的磨州,近年各類珊瑚數量暴跌九成,引來有團體質疑附近發展丁屋所致,伍則認為事件原因眾多,紅潮及海水溫度上升為主因,海膽暴升為次因。
除海下灣外,另一生態熱點企嶺下海,雖然已訂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但非法定保育區域,難以推行保育政策,海洋及漁業生態學家邱倩婷博士指出,企嶺下海裏面大片紅樹林,吸引生物如海馬、螺等棲息,但附近正建村屋,恐泥水沖入泥灘,構成污染。
WWF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李美華指,受機場第三跑道工程可能的影響,西大嶼山水域是三十一個海洋生態熱點中,面臨最大生態威脅的地點,中華白海豚恐買少見少,雖然當局已刊憲指明大小磨州為海岸公園,但只是「先破壞,後保育」的錯誤保育方向,未來會收集更多數據,找出優先保育地點,促港府作出適切的保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