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甩漏頻,超支多」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境內工程全線延誤,不但昨日宣布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未能配合大橋通車,港段填海興建的香港口岸人工島亦曾兩度飄移,需要額外施工補救,大橋規劃早年的司法覆核官司令大橋推後逾一年才動工,種種因素構成骨牌效應,迫令大橋通車日期一拖再拖,造價連番超支要追加撥款。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一波三折,在二○一○年準備動工之際,遭到曾任公民黨義工的東涌居民司法覆核大橋的環評報告,政府曾經敗訴,雖然最終上訴得直,但已令工程拖延逾年,直至二○一一年底始動工。大橋原定於二○一六年通車,但香港口岸人工島於填海期間兩度移位,加上需重造部分大口徑樁柱,導致香港口岸和香港接線等大橋香港段工程延誤至明年才具備通車條件。
工程不斷延誤,令到大橋香港段工程累計超支二百零八億元。當初司法覆核官司令大橋香港段造價上升六十五億元;香港口岸人工島亦因機械、物料供應及勞工短缺等再超支五十四億六千多萬元,造價增至近三百五十九億元,香港接線亦超支八十八億五千七百多萬元,造價增至二百五十億元。若連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的四百四十八億元的工程費,整個大橋香港段工程已耗資逾一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