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維港渡海泳復辦六屆卻發生遇溺死亡事件,有參賽者說由於昨早水流及風向問題,由之前數屆的順風變為逆風,消耗泳手體力外,更令泳手們難以適應。亦有參賽者指,游至中途看不到救生艇在旁戒備,認為即使優悠組賽事有浮波減低意外,但救生員人手不足有機會導致意外發生。
游泳三十年的泳手劉先生得悉有人遇溺身亡後直言「咁大劑」,說感到「好唔開心」。他說昨早水流很急,較以往的賽事較高難度,泳手應對逆流時亦浪費不少體力,形容泳術較差的泳手較難完成賽事。他認為大會下屆舉辦賽事時,可以提高入場門檻,將現時需泳手在四十五分鐘內游一千五百米,縮減至四十或三十分鐘;另外他又指參賽者需好好評估自己的實力,因在泳池練習時與游海水分別極大,賽前亦需要「試水」及不斷操練,以確保能適應賽事。
四十八歲的泳手陳先生說得悉意外後感到傷心,過往參加過不少渡海泳賽事,但昨日的水流很急,亦需耗用較多體力才可應對逆流,完成賽事的時間亦比以往慢了近一倍。他又發現大會在賽事中途準備的救生艇不多,以往曾參加淺水灣、五一渡海泳,主辦方均有不少獨木舟應付特殊情況,但昨日維港泳賽事大會安排的救生獨木舟數目較少,救生員人數亦不多,海中心一旦發生遇溺意外,救生員難以迅速地拯救。陳先生認為,游泳池及游海水不同,建議大會應在賽前向參加者公布水流及風向等數據,讓參加者可依照自己的體力去控制游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