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泛政治化才是病根

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未必。有調查指近六成受訪青年對香港前景不樂觀,認為到二○三○年將會變得更差,最大挑戰依次為人口老化、資源分配不均及社會不穩等。青年是社會的未來,青年不樂觀,香港的未來也就可想而知。

毫無疑問,香港問題千頭萬緒,人口老化和資源分配不均確是很大的挑戰,但相對而言,社會不穩才是最主要的病根。正如老毛所說,「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人口老化和資源分配不均屬於經濟和民生問題,社會不穩則屬於政治問題,政治問題解決不了,社會無法安定,一切都無從談起。

歸根究柢,香港之所以淪落到如此地步,正是泛政治化導致。回歸前香港人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迹;回歸後整個社會深陷政治泥沼,爭拗不斷,風雨不停,各方面發展不進反退。最可悲的是,當周邊地區正全力發展經濟,唯獨香港關起門內鬥內耗,競爭力此消彼長之下,不少內地城市後來居上,而部分香港人仍不願接受現實,還在緬懷過去的榮光,以為自己依然高人一等,殊不知自己早已成為人家口中的「港燦」。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條深圳河見證了兩地興衰,如果香港無法走出政治泥沼繼續沉淪,二○三○年豈止變得更差而已。亦有調查指近四成港人有意移民,而經濟低迷的台灣竟成為最熱門移居地,實在令人無語。難為那班本土派還在做春秋大夢,喋喋不休要求討論二○四七年後的前途問題,只怕到時香港已淪為二、三流城市,還有甚麼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