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六旬婦疑生活不快跳河自盡,「捐軀」遺願恐難成。天水圍一名有情緒病的六十九歲婦人前日離家後失蹤,至昨晨被發現浮屍天瑞邨對開一條河,因頸上有傷痕,令警方起疑,經法醫初步驗屍後,不排除她投河自殺。死者生前思想開明,參與大學醫學院的「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望死後可對本港醫學發展有所貢獻。不過,有醫學界人士指出,遺體經水長時間浸泡未必適合捐贈,死者遺願恐未能達成。
死者姓伍,與丈夫居於天水圍一個私人屋苑,有兩子一女。據了解,伍生前患抑鬱症及焦慮症多年,需定期覆診及服藥,她早前更患上腎病,由於身體病痛多,加上有情緒問題,疑因此感生活不快,早前曾向家人透露厭世念頭,幸家人及時勸導開解。前午一時許,伍趁丈夫午睡時離家後音信全無,家人四出尋找亦無發現,至晚上報警求助。
至昨晨九時許,有途人行經天水圍天瑞邨對開一條河附近,發現一具人形物體在河水面載浮載沉,於是報案,消防員到場撈起,證實是一名婦人,但已死亡,警方在場調查,發現死者頸上有傷痕,一度令警方懷疑事件有可疑,需召法醫到場作初步驗屍,經初步調查後認為事件無可疑,警方其後在岸邊檢獲相信屬於死者的一把(界刂)刀及一個手袋,不排除她跳河自殺,真正死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據悉,伍與丈夫均思想開明,不受傳統觀念束縛,兩人早前已登記參與中大醫學院「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願將遺體捐予醫科生作解剖教學用途,或作外科手術研究,藉此為本港醫學發展作出貢獻。
不過,負責港大「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計劃的港大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陳立基稱,並非所有遺體都適合捐出,例如死者生前曾患沙士或愛滋病等高傳染性疾病、遺體經水長時間浸泡或已經腐爛、嚴重變形或有大傷口,或經法醫剖驗,均不適宜作解剖用途。陳又指出,據近年的調查報告,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願意考慮將遺體捐出,顯示港人思想日趨開放,甚至比西方國家更為開明,由於參與者眾多,近年港大甚至因遺體數量太多未能接受全部捐贈,陳非常感謝參與計劃的志願捐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