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立法會現三大板塊

議會混亂與政府弱勢,是當下特區政局的上佳寫照。過去議會可分為兩大陣營:建制與泛民,雖然各自有離經叛道者,但皆屬少數,影響有限。基本上,建制派在政治取向上、原則上支持政府施政及尊重中央的決定,與政府及中央的溝通亦大致暢順。而泛民近年綑綁上路,以梁振英為狙擊對象,在政改問題上各黨派雖有不同看法,但最終堅拒人大「八三一」決議,導致政改難產。泛民平台以飯盒會做溝通,雖然組合鬆散,但勝在尚能互通聲氣,在大局上未有相互拆台。

可惜兩大陣營都有「碎片化」的傾向,尤其是泛民,立法會選舉過程的超區「攬炒」,就是上佳明證。俱往矣!新一屆議會冷不防有七位主催自決或港獨的本土激進派「殺入」,成為一大板塊,與泛民及建制分庭抗禮,令議會運作出現更多不確定性,混亂在所難免。

本來泛民龍頭之一的公民黨積極拉攏本土派合組平台,對外稱「非建制」,可惜並不成功,除了個別本土派成員釋出善意之外,大部分都頗為抗拒,只願意考慮在個別政策上是否有合作空間;換言之,「鋪鋪清」之謂也。

以在橫洲事件中擁有強力話語權的朱凱廸為例,他已婉拒加入泛民建議的平台狙擊政府。從傘下組織及社運分子蛻變而來的本土派,不滿泛民的大佬作風及過於保守,要另起爐灶的取向非常明顯。

弱勢政府要與議會改善關係,爭取民生議案獲得大多數議員的接受,實在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