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沙特有本難唸經 油組減產雨點小

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假阿爾及利亞舉行的國際能源論壇,令能源業界久旱逢甘露,消息指,油組成員加上俄羅斯代表在論壇舉行期間會晤,油組初步同意減少石油日產量約七十五萬桶,佔油組日產量三千三百二十多萬桶不足百分之二點五,為過去八年來油組首度釋出減產信號,對一四年起從一百美元急滑至本年初三十美元一桶國際油價,此一消息起到積極的提振作用,油價和能源股應聲抽升。市場興奮不了多久便冷靜下來,擔心十一月底油組在維也納開會正式落實減產時,因魔鬼在細節不歡而散。

據悉,今番油組釋出減產訊息,全因油組大哥大沙特讓步,同意讓死敵伊朗享特別待遇分擔較少份額。始於一四年的油價跌浪,沙特銳意增產鞏固市佔率,從而打沉美國頁岩油氣革命的戰略。沙特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與她打出七傷拳傷己也傷人的苦況有關。即使沙特真的腳軟,但考慮到油組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如伊拉克極欲增產石油賺取外匯,支撐打擊伊斯蘭國的龐大軍費,油組十一月底真正埋牙傾減產時,恐怕因有成員莫財臨時縮沙拉倒談判,更遑論出現油組團結一致,促使美國、俄羅斯以至加拿大一同減產托市的美好願景。

撇除油組內部及油組與非油組陣營之勾心鬥角,單從油組最重要產油國沙特內部狀況出發,油組最終得出的減產方案相信難逃雷大雨小命運。

能源消耗 增速居冠

一直以來,敍利亞內戰被視為中東回教什葉遜尼兩大陣營的角力。作為什葉派領頭羊的伊朗,與遜尼派大哥大沙特同為產油大國,不少人因此認為,沙特自恃外匯儲備雄厚不斷增產石油做爛市,與財政狀況惡劣得多的伊朗鬥燒銀紙,另闢戰線與德黑蘭玩鋪勁。

美國《紐約時報》去年五月三十一日一篇專題報道,認為沙特拒減產石油是不能非不為,關鍵在於,沙特本土石油消耗量今非昔比、與日俱增,執政者船大難掉頭,衡量石油減產抑或增產,油價高低不再是決定性因素。

報道指,過去十年,沙特本土能源消耗量增長速度之快全球居冠,核能和再生能源在沙特仍處起步階段,靠石化燃料發電和化淡海水。○五年起,沙特本土對電油、柴油和航空燃油需求上升百分之六十,國內煉油廠產能到頂,現為交通燃料淨進口國。

舉例,沙特日採一千零三十萬桶石油,若要採集足夠天然氣滿足國內住宅和工業用電,每日採油量要近八百萬桶才夠數,促使油氣田減產牽一髮動全身。

今時不同往日,沙特石油業務不再局限於開採,還擴展至下游煉油業務,原因有二:一,既然本國人民對成品油需求愈加殷切,沙特自採自煉是必然結果;二,沙特高質原油蘊藏量始終有限,遲早以出口較低質原油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與拉丁美洲主要產油國直接競爭,沙特遂未雨綢繆,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南韓等地投資油業務。

踩入下游 顧此失彼

沙特為維持這些煉油設施的營運,每天至少要為它們供應二百萬桶石油,沙特同時涉足上游和下游業務,單純為托高油價減產,豈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此說來,沙特堅拒減產,藉以打擊新興頁岩油開採業以至傳統產油對手,可能純屬美麗誤會。

沙特礙於結構性問題,難以靈活調整石油產量,惟中東地緣政治角力熾熱,各方不免戴有色眼鏡看待沙特,令沙特與俄國和伊朗之矛盾被進一步放大。沙特減產石油力不從心,靠油組帶頭減產能托油價的行動,在市場短暫亢奮後真的能一呼百應?怕只怕,石油產量增減引發的爭鬥未幾去而復返,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