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敏報道 】「暮已降,荊棘路快到盡頭。」五十歲躁鬱症男康復者JL(化名)為攝影作品「渡」寫下一句象徵兩夫婦歷盡多年荊棘路的感受。十年前,JL經常會擲雜物發洩工作壓力,太太就一直忍受着「滿地玻璃碎的家」,後來JL確診患上躁鬱症,直至他參加醫院舉辦的攝影班,開始探索人與人的關係,「渡」相中呈現一對中年夫婦在黃昏下的身影,像訴說多年來太太不離不棄,陪伴他走過艱辛,「黃昏代表一天的結束,亦代表新一天的開始,充滿希望。」
「渡」與其他精神病康復者的攝影作品正在屯門大會堂的「好『相』講故事攝影展」展出,展期至十月三日,由屯門青山醫院主辦。青山醫院及小欖醫院護理總經理梅杏春表示,由於精神病患者發病主要為專注力不足,故院方兩年前開始舉辦攝影班,安排重度精神病患者跟隨資深攝影師孫樹坤學習攝影,幫助他們重建自信心,至今有一百一十二人參加,逾八成五學員認同攝影加深認識自己。
五十三歲抑鬱症康復者慕雪(化名)三年前確診患病,長期留在家中不願見人,一年前獲鼓勵參加攝影班,她指最初攝影師評其作品「硬繃繃、無感情」,及後學懂滲入個人情感,如今會到處影相,閒時與朋友分享心得,她興奮地說:「原來我識影相,成個人開朗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