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任內經濟政績卓越,惟她因堅持收容難民焦頭爛額,拖累執政基民盟於九月四日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的州議會選舉,敗給反難民右翼政黨,基民盟周日柏林地選形勢未許樂觀。若默克爾決心明年角逐連任,或只能靠卓越經濟成績保命。默克爾任內德國財政史無前例穩健,德國政府一四年達到預算收支平衡,為六九年來首次。然而,這份亮麗成績表背後隱藏德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存疑之魔咒。
德國在歐盟中經濟表現一枝獨秀,默克爾教訓歐豬國量入為出應慳則慳不缺底氣,然而不管德國經濟如何強盛,她與歐盟以至全球各發達國家一樣,備受貧富懸殊加劇問題困擾。默克爾拒對症下藥,不利長遠經濟發展。
德國民眾奢侈品消費佔GDP百分之零點三,與法國的百分之零點七和意大利的百分之一點一差得遠。德國一商業周刊進行調查,發現德國受訪者對奢侈品的定義極廣,除名車名錶,瓷器、餐具、以至家具均計算在內。不過,德國人對奢侈品之定義有多獨特也好,近年帶動該國奢侈消費急升的,並非領取八點五歐元法定最低時薪、佔德國勞動人口約八分之一的打工仔,而是六十五萬人均年收入至少達十一萬歐元的中上層人士,及擁全國七成五財富的巨富。
一三年,德國經濟錄得百分之零點一增長,惟最富有一百位德國人之身家平均錄得百分之五點二增長,總計坐擁逾三千億歐元財富。德國貧富懸殊擴大是不爭事實,實施最低工資立法無濟於事,僱主下有對策,可藉減聘人手及加重每名員工的工作量,抵銷勞動成本上漲。
德國競爭力靠高科技和低成本孕育出來,想維持優勢就要騰出資源加大教育投資、強化對貧苦家庭之支援、助新一代獲取更多發展機會。德揆只顧替國家守住金山銀山,忽略扶貧和教育投資,長遠來說於舉國不利。
德國中小企青黃不接也是隱患,肇因同樣與德國太慳家有關。德國政府無意減收遺產稅,撐起德國經濟半邊天的家族中小企,接班人難尋問題愈加嚴峻。
德國工業和高新科技業,以數以十萬計中小企為骨幹,它們大部分由家族經營,六成德國勞動人口受聘於中小企,逾八成學徒於中小企出身,逾半國內生產總值來自中小企,中小企可謂德國競爭力活水泉源。德國工商總會數據顯示,一七年前約有六十多萬德國中小企掌舵人退休,大部分人仍未找到繼任者。
按說德國經濟表現強勁,中小企業績差極有個譜,何以無人肯接手?中小企創辦人或第二代經營者交棒,政府將之當成承繼遺產,向繼承者徵收巨額稅款,意味着準企業家未及想出繼往開來的對策,已為應付稅款而煩惱不已,令不少有志承繼家業者打退堂鼓,索性賣盤。政府拒減收遺產稅,中小企經營者交棒難度大增,準備退下火線的掌舵人不得不暫停所有投資項目,以免增加負債影響賣盤,或確保下任經營者有足夠流動資金繳稅,由此而生的私人投資斷層以數百億歐元計算。
撮合年邁中小企業經營者與外來投資者的網絡平台應運而生,賣盤者遠比洽淡者為多,「中小企超市」尚處起步階段,當數以十萬計經營者短期內準備退休,實在是杯水車薪。默克爾政府為求凸顯德國嚴守財政紀律,隨時矯枉過正,導致德國中小企青黃不接的問題急速惡化,自毀經濟競爭力長城。歐盟經濟靠德國撐起,默克爾因政治緣故扼殺國家經濟活力,歐盟也難獨善其身,德國為隔絕希債危機築起的防火牆,到頭來會否成為德國以至歐洲步向衰落的囚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