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幹事有風險 不幹多自在

反腐敗本來大快人心,因為腐敗破壞了公平正義,引發各種矛盾,尤其是官民矛盾。但如果反腐敗沒有法治與制度建設及時跟進,反腐敗只會愈反愈腐;原有的腐敗被打下去,新的腐敗又產生。

懶政侵蝕反腐成果

不可否認,目前無論官員如何想腐敗,也不敢腐敗。但另外的結果出現了,那就是懶政。懶政不是個案,不是局部,而是全局。懶政已成了反腐敗的毒藥,侵蝕着反腐敗的成果。腐敗者逼迫反腐敗者認同腐敗,認同腐敗經濟的客觀存在和不可避免性。腐敗者認為,沒有腐敗就沒有經濟發展,就沒有官員升遷和做事的動力;箇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腐敗成本高收益少。官員是理性的動物,也會理性追求腐敗的收益。當腐敗收益遠遠高於成本時,或是零成本高收益時,官員才會主動腐敗。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家會鋌而走險,官員的權力變成資本,無本萬利,進了監,掉了頭,也可瘋狂一回。在反腐敗高壓態勢之下,腐敗分子也不得不小心為妙,否則下台、入獄,這樣高的成本,大部分官員受不了。於是官員選擇腐敗機會主義路線,有腐敗的機會和條件就腐敗,沒有腐敗的機會和條件就等着。

第二,追求榮譽的路太艱難。這世界,幹點甚麼事都需要動力,羅素說得好,追求權力、名譽、地位是人類的本性,權力更容易帶來名譽和地位。當權力不能帶來名譽、地位時,權力還是省着點用或者不用,即使權力過期作廢也不用。

第三,追求金錢的動力不足。如果金錢足夠,官員為了金錢和利益而用足權力也是不要命的,那些頂風腐敗的官員,就是因為金錢已讓他們失去基本的理智和判斷能力。權力不用,是因為錢太少,驅動權力運用的動力不足。錢少了,權力運用起來沒勁。弄點吃喝錢都困難,為甚麼要做事?幹點活又有人舉報,這一舉報不要緊,關鍵是原來的腐敗被人查出來,那就麻煩。為人民服務、共產主義那都是說給別人聽的,他們自己不信。千萬別高估官員的覺悟,何況這些年官員都因為利益而奔忙,離開了金錢和利益,他們基本上一動不動,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張報紙看一天,這樣的懶政生活也是不壞的選擇。

官員不敢說不敢做

第四,強烈的意識形態管控使官員口不能言。鄧小平說過,政治集權是產生官僚主義的總病根。上面集權,下面無權,有權的人管了很多不應該管的事,管也管不了,管也管不好。官僚主義盛行,形式主義、文件主義、政策主義、口號主義、忠誠主義、命令主義大行其道。現在下面官員權力收緊,意識形態控制強烈,官員不敢說不敢做,否則視為妄議朝政。這就搞得官員膽小怕事,做事縮手縮腳,即使上面鼓勵官員大膽創新,沒有制度上的支持,官員只好甚至只能裝呆頭呆腦。

第五,表忠心意識壓倒了做事意識。現在都講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一些官員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於四個意識理解不深,把四個意識變成一個意識,即核心意識,把核心意識當成了服從權威、個人崇拜意識、表忠心意識。上面的官員也會用忠心意識對下面的官員進行馴化,使官員成為政治聽話、靠得住的工具。

第六,官員被「左」綁架。「左」的邏輯本來是集權,集權結果是官員有權,「左」的政治正確又使得官員不知如何做事為正確。官員不得不耍嘴皮子,語言上愈來愈左,行動上不敢亂動,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做出右的事來,讓官員吃不了兜着走。

幹事有風險,不幹多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