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個半月的休漁期於本月初結束,本地漁船可重回南海一帶海域拖網捕魚,但有不少本港漁民反映在珠江口的萬山群島一帶海域有大量垃圾漂浮,當中大多數是塑膠廢物,部分垃圾上印有簡體字,既破壞海洋生態,也嚴重損害漁民生計,令他們血本無歸。漁民曾尋求港府協助,但批評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未能提出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案,也無人願意協助處理漁民的「收穫」,促港府加強與內地相關部門合作。
有長洲漁民前日駕駛三艘各可載兩噸魚獲的拖網船,到屬內地的萬山群島一帶海域,並在下午五時「落網」,五小時後收網,結果發現魚網內盡是各式各樣的垃圾,最多為塑膠、膠袋,甚至布料,部分垃圾上印有簡體字,合共約撈到四噸至六噸垃圾。長洲漁民代表布姐形容,海上漂浮的垃圾更多,「一千幾百隻船(拖網船)都未必拖得晒。」
布姐指以往未遇到這個情況,但今年恢復捕魚後,每日都接到漁民投訴。她稱,每次出海的成本約一萬元至二萬五千元,但面對滿海垃圾,漁民生計大受影響,成本根本難以抵銷,「啲魚都入唔到網,個網全部係垃圾」,若情況持續,漁民再不能以捕魚維生。
布姐批評,大量垃圾漂浮不但損害漁民生計,更破壞海洋的生態環境,「個海咁污糟都唔會有生物啦。」她稱,曾與本港多個政府部門溝通,希望能提供協助,但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無部門願意「認頭」處理漁民打撈回來的垃圾,「啲垃圾無人處理,我哋只可以倒番入海」,認為此舉只會造成惡性循環,問題無了期惡化。她要求當局盡快提出解決方案,並與內地政府部門加強合作。
環境保護署表示,接獲有關報告後,已通知海事處巡查受影響的香港水域,並未發現香港水域的海面出現異常的大量垃圾;署方亦已向廣東省環保廳反映本地漁民的關注,並會繼續透過粵港兩地合作平台加強交流和溝通。漁農自然護理署則稱,在日常海上巡邏時,會加強留意海上垃圾問題。海事處表示,承辦商每天調派約七十艘清理垃圾船隻在各區水域清理漂浮垃圾,亦會進行海上巡邏,監察海面清潔情況和承辦商的工作表現;處方得悉事件後,已加強巡邏海面,並指示承辦商如發現有大量漂浮垃圾積聚,需立即清理及通知處方跟進。至目前為止,香港水域海面未有發現不尋常的垃圾積聚情況。
海事處去年向觸犯海上棄置廢物罪行的人士共發出十四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在今年一月至七月發出八張定額罰款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