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學校作為社會的一個縮影,學生要面對學業壓力之餘,也要面對不少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不善隨時帶來更多誤會;有學生就因受到社交技巧差而被同學排擠,最後更患上焦慮症。
今年升中六的陳同學,作為新移民,十二歲來港的她,因不諳廣東話,在小學時已害怕跟別人溝通,亦會為自己的人際關係擔心。升中後,情況變得更嚴重,她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同學間的圈子,亦介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之後她毅然轉校,但情況變得更壞,作為插班生更難以跟班上的同學稔熟,加上學習壓力,她曾試過在試場中腦海突然一片空白,更試過失眠及食欲不振。她說自己不善表達,在分組工作中跟同學爭吵,同學對她的隔膜愈見嚴重,而成績亦由中二的全級第四跌至中四的全級八十名以外,因而不想上學。經診斷後確認患上中度焦慮症,現有服食精神科藥物,面對中學文憑試,她降低標準,望考得五科「2」等的成績以減考試壓力。
劉同學亦因人際關係差而患上鬱躁症,更因而兩度入院接受治療;她表示自小已不懂跟別人相處,「得罪人多稱呼人少」,亦因而開始隔離自己,即使曾參加不同活動,希望改善跟同學的關係,但多番失敗令她更為灰心,更因此而染上「鎅手」的習慣,幸得駐校社工的開解及老師的鼓勵,她開始認識自己及改善社交技巧,現時同學更會傳短訊鼓勵她,並跟她一起溫習。面對文憑試,她希望能入讀音樂課程,現打算專注音樂科,平衡學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