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

龍應台在「會彈鋼琴的劊子手」一文,分析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的分別,老朽覺得頗有見地,提出來和讀者分享。她指出知識是外在東西,是材料、工具及可量化;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

素養需要時間的浸淫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實踐,若然國人多具備人文素養,相信「醜陋的中國人」必不會被柏楊發揚光大。人們往往貪方便,對國人任何看不順眼,都歸咎於「醜陋的中國人」,彷彿人類普遍的劣根性,只有身為中國人才優為之,外國人就沒有醜陋的?老朽在法國迪士尼樂園也見過打尖的法國人;在意大利也碰到大聲喧嘩的意大利人;英國球迷的愛醉酒鬧事;他們其實也醜陋,可是不會被無限放大,而國人,只要你看不順眼的,用「醜陋」喻之,彷彿就理所當然,並且覺得「合情合理」,這未免有欠公允。

龍應台解釋,人文素養是在涉獵文、史、哲後,進一步認識到的,這些人文「學」到最後都有個終極的關懷,對「人」的關懷。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你只能有知識,不能有人文素養。依老朽看,「己欲達而達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等,都是對人的關懷。

說起文化素養,大抵今不如昔。老朽讀前輩文章,提到文革時不堪被紅衞兵凌辱而自殺於上海的翻譯家傅雷夫婦。傅雷自縊前都不忘文明的規範,他留下遺書給妻兄委任後事,都是細瑣的「財務問題」,譬如代付房租若干、交還代修手錶、如何賠償姑母被紅衞兵沒收之飾物、現鈔五十多元作為他們的火葬費等。最令人動容的,除事事為別人着想,他連上吊時也不忘在櫈下放棉被,怕踢倒櫈子吵醒鄰居清夢。前輩嘆曰:一個文明人到死都不忘文明的規範。此種人文素養比起今天內地官場的「道德淪喪」,落差太大,不禁使人懷疑:國人之文明是否在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