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澗傷亡意外頻生,但有部分行澗人士仍未有吸取教訓,沒有做足準備,隨時樂極生悲。一二年十一月,四十歲女子與四名友人攀爬馬鞍山牛烏石澗時,因閃避大量突然墮下的石塊,失足滑墮七米下石澗,後腦重創,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送院救治,惟搶救四小時後不治。全港有多個行澗熱點,難度較低的馬鞍山馬大石澗,近日甚受行澗初哥歡迎,惟記者視察發現,很多行澗人士依然輕視行澗風險,如單獨行動、赤膊,甚至赤腳行山澗,也有人沒有戴手套便行澗或攀爬,多人「跣親」。最離譜的是有行澗人士無視他人及自身安全,於有人玩懸空飛索期間,在下面位置攀爬上去。有攀山專家指行澗或攀爬者除要有足夠裝備外,還要與他人互相遷就,以免發生碰撞,害己害人。
在一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早上十時,一名四十歲女子與四名友人攀爬馬鞍山牛烏石澗時,突然遇到大量石塊墮下,她閃避時疑因石面濕滑差錯腳,失足滑墮七米下石澗,後腦重創,在水中昏迷,友人報警,救護員趕至為傷者治理,再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將她送院,惟搶救四小時後不治。而在一三年七月七日,黃色暴雨警告期間,一名六十六歲老翁偕友行大嶼山黃龍石澗,疑因石塊濕滑跣倒,頭部撼硬石昏迷,兩小時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送院,惜最終返魂乏術。
行澗是暑假熱門活動,當中難度較低,只是二至三星的馬大石澗,成為熱門行澗地點,深受初哥歡迎,惟不少人忽視當中風險。記者偕攀山專家到場視察,期間遇到一名獨自行石澗的青年陳先生,他向記者聲稱經常行石澗,「呢度嘅石澗,唔算危險,自己又約唔到朋友一齊,咪一個人行囉,我會小心啲,有乜事就報警。」被問及跣倒重傷時如何自救,他無直接回應,只重複謂:「我會小心啲,應該唔會發生咁大件事。」
另外,記者亦發現不少行澗人士裝備欠奉。很多行澗人士沒有佩戴手套,有人赤膊,甚至赤腳行一段山澗。也有多名少女行澗時,踏上濕滑岩石失平衡「跣親」,亦有人於橫過溪澗時滑倒,「石面有好多青苔,唔小心跣親,好彩係皮外傷。」身穿運動短褲行澗的黃小姐指出,部分溪澗水質污濁,看不清水深,落腳點難預計,因而「差錯腳」失平衡跣倒,她坦言下次會穿長褲。
記者視察期間,在英雄崖及英雄潭附近目擊驚險情況。有團體於瀑布的崖頂玩懸空飛索歷奇活動,他們利用繩索組成空中滑道,由崖頂以繩索飛越水潭,再解繩落至潭中,但當有人在崖頂玩飛索時,有行澗人士仍然在崖底攀爬上去,無視與他人相撞的危機。也有於崖底攀爬人士,爬到大半程時,險被回收的飛索擊中。
香港峽谷挑戰協會教練Tommy指出,行澗人士若不能與他人互相遷就,便有機會「相撞」釀成意外。他補充,不少行澗人士沒有帶備充足的水及糧食,建議他們事先做好資料搜集,並要穿行澗鞋、長褲及手套等裝備,以防手腳被尖石、樹枝(界刂)傷。他又強調,當行澗人士「身水身汗」時,不應立刻躍下水潭,以免一熱一冷,導致抽筋及遇溺。
消防處表示,沒有行澗受傷求助數字,但今年上半年,接獲一百七十五宗攀山拯救召喚,一百四十二人傷亡;去年全年就接獲三百四十宗攀山拯救召喚,有二百二十三人傷亡。
圖/文:梁祖饒、甘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