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東南西北挑戰多 軍政內外博弈忙

用「東南西北」四字可概括下半年中國外交的主要任務。「東」,美韓不顧中國反對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東北亞局勢增添不穩定隱患;「南」,南海仲裁案引發中國巨大反彈及各方力量的介入,實質就是中美兩大國的角力,南海儼然成為大國衝突的富集區和國際格局重構的前沿;「西」,英國脫歐的骨牌效應仍在發酵,對於中國與歐洲合作可謂挑戰與機遇並存;「北」,是北美的一場影響世界的大選,究竟是特立獨行的特朗普,還是老謀深算的希拉妮登上總統寶座,關乎美國戰略抉擇,也關乎中美關係走向。如何處理這幾大問題,構成中國外交工作的主軸。

中美交鋒難避免

對於中國面臨的國際和地區周邊局勢,國內學界乃至政界有着鷹派、鴿派的觀點分野。鷹派多年來持續渲染美國對中國的圍堵、遏制,美國與日、韓、菲、澳的任何合作或接觸,都被視作針對中國,在政策取向上宣揚強硬;鴿派則將鷹派的觀點視作「被迫害妄想症」、冷戰思維的延伸或是轉嫁國內矛盾的慣用伎倆,認為世界大勢是和平,美國無故意遏制中國的戰略意願,雙方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

無論觀點理論立足於何,當前中美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直接交鋒,似乎已不可避免。南海仲裁案,美國支持菲律賓;薩德問題上,美國也絲毫未買中國的帳。一度處於微妙期的朝鮮半島局勢走向,似乎又重回清晰,中朝關係可能趨於鞏固,而中俄的準同盟關係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表現得愈加鮮明。歐洲方面,英歐分手,就經濟領域而言,兩者都是中國的重要夥伴,但英國在國際事務上與美國的靠攏,或影響中國在對歐經貿布局方面的取捨。

諸多外部因素的交織,影響了中國內部各種力量的調整。由於南海及薩德問題直接牽涉軍事領域,軍方話語權最近變得罕見吃重。除了密集的軍演,軍方將領在重大問題上的表態尺度和範圍,都超過以往。譬如海軍司令吳勝利向美方表達五個「絕不會」,包含南海戰略、島礁建設、軍事準備等問題,且將南海問題上升到「事關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國家的安全穩定、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顯然經過了最高領導層的拍板,而藉由軍方對外表達。

軍方影響力抬升

十八大以來,經過重拳反腐打虎、人事大規模調整、軍隊體制大改革,軍方可謂經歷了一番疾風暴雨般的洗牌。但這種整頓並非要打壓軍方,完全相反,此舉正是要在實現駕馭掌控之後,讓軍隊更好地發揮作用。南海問題的尖銳化以及薩德系統的部署,恰好給了軍方在新形勢之下最佳的錘煉舞台和提升影響力的機會。空軍將南海戰略巡航「常態化」,海軍「絕不會讓島礁建設半途而廢」,軍艦及戰機的列裝進度明顯加快。就像軍委副參謀長孫建國所言,南海仲裁案「反倒更加促使軍隊丟掉幻想」,「發揮好最後一招的決定性作用」。

外部挑戰的增多,不僅帶來軍方影響力的抬升,也牽涉外事和國家安全運行機制的調整,這也是近幾年來權力重構的一個重點。類似南海仲裁、薩德部署、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之類的重大對外事項,涉及政治、經濟、軍事、貿易、金融、網絡、訊息情報等各個方面,早已不是外交部所能把控,也超出原本的中央外事小組及外辦的工作範疇。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組建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及國安辦,才是相關工作的中樞,不僅負責對外領域的國家安全事務的決策和協調,也包括了對內的安全事宜,整合權力,總而統之。在應對南海仲裁案方面中國所做的全方位應對,顯示了新體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