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提醒市民,目前旅遊保險的種類五花八門,即使部分包括恐怖襲擊,各保險公司對恐襲的定義未必一致,所以市民要留意當中條款,包括有否限制賠償項目,例如戰亂、生化武器等襲擊未必受保,有否設定賠償上限,或需要附加費用才承保的項目等,市民可按個人需要作出合適選擇。
羅少雄續稱,不同保險公司對保險條文釋義或有不同,即使透過網上購買旅遊保險較為便宜及快捷方便,但建議找持牌保險從業員協助,以方便日後索償。
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表示,自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後,不少旅遊保險紛紛在條款中刪除「恐襲」保障,但近年保險公司已陸續在保單中恢復「恐襲」保障,惟大多註明不包括涉及生化武器、核武器等恐襲,至於在恐襲事件中因刀槍受傷,則大多涵蓋在「恐襲」的保障範圍內。陳又指,目前不少外遊地點均有機會發生恐襲,故提醒市民在購買旅遊保險前,應留意保單條款是否涵蓋恐襲賠償保險。不過,受保人因恐襲導致傷亡,最終能否獲得相應賠償,則主要視乎當地政府是否將有關事件定性為「恐襲」。